钢管-RPC偏拉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钢管混凝土受拉性能研究 | 第14-16页 |
1.2.2 钢管-RPC受压性能研究 | 第16-19页 |
1.2.3 RPC和钢管-RPC受拉性能研究 | 第19-21页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 | 第21-23页 |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21-22页 |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钢管-RPC偏拉试验设计及加载 | 第23-38页 |
2.1 钢管-RPC偏拉试验设计及试件加工 | 第23-27页 |
2.1.1 试验目的 | 第23页 |
2.1.2 试验方法和参数设计 | 第23-27页 |
2.2 偏拉试验材性性能 | 第27-35页 |
2.2.1 RPC制备及其物理力学性能 | 第27-29页 |
2.2.2 钢管加工及其物理力学性能 | 第29-33页 |
2.2.3 试件浇筑及养护 | 第33-35页 |
2.3 偏拉试验加载及测试 | 第35-37页 |
2.3.1 采集系统及测点布置 | 第35-36页 |
2.3.2 加载及控制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钢管-RPC偏拉试件受力性能分析 | 第38-59页 |
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 第38-40页 |
3.1.1 钢管开裂发展过程 | 第38-39页 |
3.1.2 管内RPC裂缝分布模式 | 第39-40页 |
3.2 钢管轴向应变增长模式 | 第40-52页 |
3.2.1 荷载-应变平均曲线 | 第40-42页 |
3.2.2 荷载-应变全过程曲线 | 第42-43页 |
3.2.3 特征参数及其数值 | 第43-47页 |
3.2.4 中和轴变化模式 | 第47-52页 |
3.3 组合截面极限承载力 | 第52-54页 |
3.3.1 特征点荷载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3.3.2 极限承载力的定义 | 第53-54页 |
3.4 组合截面初始刚度 | 第54-57页 |
3.4.1 各试件初始刚度 | 第54-55页 |
3.4.2 荷载偏心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3 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影响 | 第56页 |
3.4.4 钢管壁厚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钢管-RPC偏拉承载力及刚度计算 | 第59-70页 |
4.1 偏拉构件N-M相关公式 | 第59页 |
4.2 轴拉承载力 | 第59-62页 |
4.2.1 钢管混凝土轴拉承载力 | 第59-60页 |
4.2.2 钢管-钢纤维混凝土轴拉承载力 | 第60-61页 |
4.2.3 钢管-RPC轴拉承载力 | 第61-62页 |
4.3 抗弯承载力 | 第62-64页 |
4.3.1 钢管混凝土抗弯承载力 | 第62页 |
4.3.2 钢管-钢纤维混凝土抗弯承载力 | 第62-64页 |
4.3.3 钢管-RPC抗弯承载力 | 第64页 |
4.4 钢管-RPC偏拉承载力 | 第64-66页 |
4.5 钢管-RPC偏拉初始刚度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试验仪器介绍 | 第76-79页 |
附录1 RPC制备仪器设备 | 第76页 |
附录2 钢材材性试验仪器设备 | 第76-77页 |
附录3 RPC材性试验仪器设备 | 第77页 |
附录4 钢管-RPC偏拉试验仪器设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