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史诗《摆手歌》的叙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本文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有关史诗及史诗叙事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有关史诗《摆手歌》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摆手歌》的产生、内容及功能 | 第17-23页 |
一、《摆手歌》的产生 | 第17-19页 |
二、《摆手歌》的内容与形式 | 第19-21页 |
三、《摆手歌》的功能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摆手歌》的叙事语境探究 | 第23-33页 |
一、民族迁徙语境 | 第23-24页 |
二、传统生产生活语境 | 第24-27页 |
三、习俗语境 | 第27-30页 |
四、宗教语境 | 第30-32页 |
五、语境与文本的关联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摆手歌》的叙事结构研究 | 第33-47页 |
一、《摆手歌》的叙事时间 | 第33-36页 |
二、《摆手歌》的叙事空间 | 第36-40页 |
(一) 神界 | 第37-38页 |
(二) 物界 | 第38页 |
(三) 人界 | 第38-40页 |
三、《摆手歌》的叙事视角 | 第40-44页 |
(一) 故事的外显叙述者 | 第40-41页 |
(二) 故事中的内隐叙述者 | 第41-43页 |
(三) 全知的叙事透视 | 第43-44页 |
(四) 单一的叙事演述 | 第44页 |
四、《摆手歌》的叙事结构特点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摆手歌》的叙事程式分析 | 第47-65页 |
一、语言的程式建构 | 第48-53页 |
(一) 关于衬词的程式 | 第48-49页 |
(二) 关于数字的程式 | 第49-51页 |
(三) 关于“祭词”的程式 | 第51页 |
(四) 关于修辞的程式 | 第51-53页 |
二、史诗的程式句法 | 第53-62页 |
三、史诗的程式特征 | 第62-65页 |
(一) 程式语言的反复表述 | 第62页 |
(二) 程式的应用使史诗形成排比特征 | 第62-63页 |
(三) 程式化使史诗具有独特的思维特征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