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前言 | 第10页 |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0-12页 |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1页 |
|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1.2.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 | 第12页 |
| 1.3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2-16页 |
| 1.3.1 正极材料 | 第13-14页 |
| 1.3.2 负极材料 | 第14-16页 |
| 1.3.3 电解液 | 第16页 |
|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16-20页 |
| 1.4.1 过渡氧化物类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类负极材料的改进方法 | 第17-20页 |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1.5.1 选题依据 | 第20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花状 NiO 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22-31页 |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页 |
| 2.2.2 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2.3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24页 |
| 2.2.4 电池组装和测试 | 第24页 |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4-29页 |
| 2.3.1 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24-28页 |
| 2.3.2 锂电性能研究 | 第28-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介孔 ZnCo_2O_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31-40页 |
| 3.1 前言 | 第31-32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2页 |
| 3.2.2 材料的制备 | 第32页 |
| 3.2.3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 3.2.4 电化学表征 | 第33页 |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3-39页 |
| 3.3.1 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 3.3.2 可能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 3.3.3 化学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ZnCo_2O_4阵列的制备及其锂电性能 | 第40-49页 |
| 4.1 前言 | 第40-41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1页 |
| 4.2.2 材料的制备 | 第41-42页 |
| 4.2.3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42页 |
| 4.2.4 电化学表征 | 第42页 |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2-48页 |
| 4.3.1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42-45页 |
| 4.3.2 材料的锂电性能的研究 | 第45-4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