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述评 | 第11-13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定义 | 第14页 |
3. 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14-15页 |
4.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 第15页 |
5.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第16-22页 |
1.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 第16-18页 |
2. 内部控制的特性 | 第18页 |
3.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4. 内部控制作用机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 | 第22-30页 |
(一)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 第23-30页 |
1. 风险意识淡薄 | 第23-24页 |
2. 科技运作手段相对落后 | 第24页 |
3. 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 | 第24-26页 |
4. 监管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26页 |
5. 管理层缺乏足够的问责制度 | 第26页 |
6. 没有深化监控文化 | 第26-27页 |
7. 操作风险评估严重不足 | 第27页 |
8. 关键人员的监控手段失灵 | 第27页 |
9. 已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的沟通 | 第27-28页 |
10. 缺乏高效的审核和监督措施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30-40页 |
(一)深化银行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 | 第30-34页 |
1. 构建自律有序的内设部门体系 | 第30页 |
2. 完善制约有效的岗位控制体系 | 第30-31页 |
3. 规范内控制度建设,科学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 第31页 |
4. 加强薄弱环节制度建设,确保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 | 第31-32页 |
5. 依靠科技,优化内控方式,实行制度制约与机器制约相结合 | 第32-33页 |
6. 集中业务权限 | 第33页 |
7. 提高监测能力 | 第33-34页 |
8. 加强案件风险隐患排查 | 第34页 |
9. 深入开展内控合规教育,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 第34页 |
(二)构建高效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 第34-36页 |
1. 强调内部财会控制的严密性、适度性 | 第34-35页 |
2. 充分重视内部财会控制程序中差异分析 | 第35页 |
3. 根据银行实际,综合使用多种内部财会控制方法 | 第35页 |
4. 实现内部控制操作程序的规范化 | 第35页 |
5. 设立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 | 第35-36页 |
(三)强化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监控 | 第36-37页 |
1. 完善财会风险监控系统管理 | 第36页 |
2. 加强对运行管理风险的督导 | 第36页 |
3. 强化风险监控系统时效性 | 第36页 |
4. 突出重点风险点的监控 | 第36-37页 |
5. 认真执行预警分析例会制度 | 第37页 |
6. 严格对预警监控员的管理 | 第37页 |
(四)加强银行财会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 第37-38页 |
1. 完善财会报表体系,加强银行财会风险防范 | 第37页 |
2. 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 | 第37-38页 |
3. 不断完善银行财会科目体系 | 第38页 |
(五)加强商业银行员工队伍建设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