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 马克思生态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马克思生态观与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 第16-26页 |
| (一) 马克思生态观理论 | 第16-21页 |
| 1. 马克思生态观的内涵 | 第16-18页 |
| 2. 马克思生态观的特点 | 第18-19页 |
| 3. 马克思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二) 农村生态文明 | 第21-23页 |
| 1.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1-22页 |
| 2. 农村生态文明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 (三) 马克思生态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 第23-26页 |
| 1. 马克思生态观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 第23-24页 |
|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生态观的传承与发展 | 第24-26页 |
| 二、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7页 |
| (一) 永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 1. 永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6-28页 |
| 2. 永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28-32页 |
| (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 1. 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 | 第32页 |
| 2. 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及发展观念落后 | 第32-33页 |
| 3. 农村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 4. 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 | 第35页 |
| 5. 农村经济发展不足及发展方式粗放 | 第35-37页 |
|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 第37-45页 |
| (一) 统筹城乡发展 | 第37-38页 |
| 1. 打破城乡二元制 | 第37页 |
| 2. 协调城市和农村发展 | 第37-38页 |
| (二) 完善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体系 | 第38-40页 |
| 1.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 第38页 |
| 2. 大力推广环保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生态意识 | 第38-39页 |
| 3. 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乡镇企业的生态意识 | 第39-40页 |
| (三) 完善农村环保机制体制 | 第40-42页 |
| 1. 加强农村环境法治建设 | 第40页 |
| 2.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 | 第40-41页 |
| 3. 强化农村环境监控体系 | 第41页 |
| 4.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 第41页 |
| 5.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 | 第41-42页 |
| (四) 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 | 第42-43页 |
| 1. 合理布局乡镇企业 | 第42页 |
| 2. 科学规划农村人居环境 | 第42-43页 |
| 3. 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修复规划工作 | 第43页 |
| (五)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 第43-45页 |
| 1. 拉长产业链打造产业园 | 第43页 |
| 2. 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 | 第43-44页 |
| 3. 推广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