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概述 | 第12页 |
1.2 二氧化钛的结构与性质 | 第12-13页 |
1.3 二氧化钛光催化原理 | 第13-14页 |
1.4 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17页 |
1.4.1 液相法 | 第15-16页 |
1.4.2 气相法 | 第16-17页 |
1.4.3 固相法 | 第17页 |
1.5 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6 提高光催化反应 | 第18-34页 |
1.6.1 形态结构 | 第19-22页 |
1.6.2 离子掺杂 | 第22-29页 |
1.6.3 贵金属沉积 | 第29-31页 |
1.6.4 表面光敏化 | 第31-32页 |
1.6.5 复合半导体 | 第32-33页 |
1.6.6 载体或担体 | 第33-34页 |
1.6.7 识别位点 | 第34页 |
1.7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 | 第34-37页 |
1.7.1 空气净化 | 第34-35页 |
1.7.2 制备环保材料 | 第35-36页 |
1.7.3 污水处理 | 第36-37页 |
1.8 光催化与微波技术耦合 | 第37-39页 |
1.8.1 微波加热的特点 | 第37-38页 |
1.8.2 微波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38-39页 |
1.9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40-45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1.2 化学试剂和原材料 | 第40页 |
2.2 样品的制备 | 第40-41页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41-43页 |
2.4 光催化活性评价体系 | 第43-45页 |
2.4.1 光催化活性 | 第43-44页 |
2.4.2 光催化反应系统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微波水研反应过程及TiO_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5-52页 |
3.1 研究概述 | 第45-46页 |
3.2 微波水研反应过程分析 | 第46-47页 |
3.3 TiO_2光催化剂形态研究 | 第47-50页 |
3.3.1 XRD分析 | 第47-48页 |
3.3.2 Raman分析 | 第48-49页 |
3.3.3 SEM分析 | 第49-50页 |
3.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铁离子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65页 |
4.1 研究概述 | 第52-53页 |
4.2 掺铁TiO_2粉体的制备 | 第53-54页 |
4.3 焙烧温度对Fe-TiO_2形态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4.3.1 XRD分析 | 第54-55页 |
4.3.2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 第55-56页 |
4.3.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6-57页 |
4.4 保温时间对Fe-TiO_2形态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7-60页 |
4.4.1 XRD分析 | 第57-58页 |
4.4.2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 第58-59页 |
4.4.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9-60页 |
4.5 铁掺杂量对Fe-TiO_2形态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4.5.1 XRD分析 | 第60-61页 |
4.5.2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 第61-63页 |
4.5.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加热方法对样品形态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5-71页 |
5.1 研究概述 | 第65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65-66页 |
5.3 加热方法对样品结构与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66-69页 |
5.3.1 XRD分析 | 第66-67页 |
5.3.2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 第67-68页 |
5.3.3 光催化活性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