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1.2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2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 2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5-19页 |
| 2.1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5-16页 |
| 2.2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选择方法 | 第16-17页 |
| 2.3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构建 | 第17-19页 |
| 3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19-25页 |
| 3.1 指标赋值 | 第19-20页 |
| 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20-21页 |
| 3.3 指标权重计算 | 第21页 |
| 3.4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 | 第21-23页 |
| 3.5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 | 第23-25页 |
| 4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25-32页 |
| 4.1 红枫湖示范区概况 | 第25-29页 |
|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9-32页 |
| 5 案例分析 | 第32-44页 |
| 5.1 研究区内指标计算 | 第32-33页 |
| 5.2 层次分析-熵权法复合权值模型 | 第33-36页 |
| 5.3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分析 | 第36-41页 |
| 5.4 典型石漠化治理区工程模式与生态系统健康相关性分析 | 第41-4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 6.2 讨论 | 第45页 |
| 6.3 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52-53页 |
| 附录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