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部分 导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部分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空间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1.1 传统空间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2.1.2 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发展 | 第16-17页 |
2.2 FDI区位选择的集聚效应研究 | 第17-22页 |
2.2.1 国外有关FDI区位选择的集聚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2.2.2 国内有关FDI区位选择的集聚效应研究 | 第19-22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第3部分 山东省FDI的集聚特征分析 | 第23-39页 |
3.1 山东省FDI的空间集聚特征 | 第23-29页 |
3.1.1 山东省FDI的增长情况(1986-2012) | 第23-24页 |
3.1.2 山东省FDI的空间集聚特征 | 第24-25页 |
3.1.3 山东省FDI的空间基尼系数 | 第25-29页 |
3.2 山东省FDI的产业集聚特征 | 第29-32页 |
3.2.1 山东省分产业FDI情况 | 第29-30页 |
3.2.2 山东省第二产业FDI集聚情况 | 第30-31页 |
3.2.3 山东省第三产业FDI集聚情况 | 第31-32页 |
3.3 山东省FDI的国别集聚特征 | 第32-39页 |
3.3.1 山东省FDI的国别集聚情况 | 第32-36页 |
3.3.2 山东省FDI的区位熵指数 | 第36-37页 |
3.3.3 山东省代表性城市FDI的区位熵指数 | 第37-39页 |
第4部分 山东省FDI区位选择的集聚效应研究 | 第39-47页 |
4.1 基于1986-2012年山东省FDI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 第39-41页 |
4.1.1 回归方程设定与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1.2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 | 第39-40页 |
4.1.3 ARMAX模型及格兰杰检验 | 第40-41页 |
4.2 基于2003-2012年山东省17地市FDI数据的面板分析 | 第41-47页 |
4.2.1 回归方程的设定 | 第41-42页 |
4.2.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 第42-44页 |
4.2.3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第5部分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