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视觉假体系统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人工视觉假体系统整体设计 | 第15-20页 |
2.1 人工视觉假体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15-19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基于图像视差去除图像背景 | 第20-40页 |
3.1 摄像头参数测定 | 第22-27页 |
3.2 图像立体匹配 | 第27-29页 |
3.2.1 立体匹配约束 | 第27-28页 |
3.2.2 立体匹配原理 | 第28-29页 |
3.3 图像视差的求取 | 第29-30页 |
3.4 基于图像视差去除图像背景 | 第30-33页 |
3.5 视频处理模块的程序实现 | 第33-37页 |
3.6 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图像简化及像素压缩 | 第40-50页 |
4.1 图像预处理 | 第41页 |
4.2 图像边缘提取 | 第41-42页 |
4.3 膨胀与腐蚀 | 第42-43页 |
4.4 像素压缩及模拟光幻视点 | 第43-44页 |
4.5 图像处理模块的程序实现 | 第44-47页 |
4.6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 第47-4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稀疏编码提取图像特征 | 第50-62页 |
5.1 稀疏编码原理 | 第50-52页 |
5.2 稀疏编码提取图像特征 | 第52-55页 |
5.3 利用稀疏系数编码图像信息 | 第55-56页 |
5.4 稀疏编码模块的程序实现 | 第56-58页 |
5.5 稀疏编码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5.6 串口通讯程序实现 | 第59-60页 |
5.7 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第60-6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个人简介、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