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油田注采系统调整对策研究--以大庆某区块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第10-19页
    1.1 地质概况第10-11页
    1.2 油层沉积特征第11-15页
        1.2.1 河道砂第11-13页
        1.2.2 三角洲内前缘砂第13-14页
        1.2.3 三角洲外前缘砂第14-15页
    1.3 开采简况第15-16页
        1.3.1 开发历程第15页
        1.3.2 开发状况第15-16页
    1.4 剩余油状况分析第16-19页
        1.4.1 新井测井资料水淹特点分析第16-17页
        1.4.2 剩余油初步分析第17-19页
第二章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注采系统调整的潜力第19-24页
    2.1 油水井数比偏高第19-20页
    2.2 压力分布不均衡,静压力较低第20页
    2.3 油层多向连通比例低第20-21页
    2.4 二加井发育相对较差的层动用比例仍较低第21页
    2.5 套管完好情况较严重的影响着注采系统第21-23页
    2.6 利用葡萄花层系基础井网的油水井后,葡一组的聚驱井网对一次加密井网的注采关系有很多影响第23-24页
第三章 注采系统调整方案编制及优选第24-39页
    3.1 注采系统调整目标第24页
    3.2 注采系统调整原则第24页
    3.3 注采系统调整方案第24-33页
        3.3.1 设计及优选一次调整层系方案第24-29页
        3.3.2 设计及优选二次调整层系调整方案第29-33页
    3.4 注采系统调整方案编制结果第33-36页
        3.4.1 注采系统调整结果第33页
        3.4.2 井号的制定方法第33-34页
        3.4.3 补孔原则第34-36页
        3.4.4 封堵的原则第36页
    3.5 开发效果的预测第36-38页
        3.5.1 早期注采比的预算第36页
        3.5.2 新钻井及转注井的初期产能预测第36页
        3.5.3 分层系开发效果的预测第36-37页
        3.5.4 采收率的测算第37-38页
    3.6 封堵、转注对产量的影响第38-39页
        3.6.1 转注影响产量第38页
        3.6.2 封堵影响产量第38-39页
第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第39-42页
    4.1 评价参数选取第39页
    4.2 总投入概算第39-42页
第五章 方案实施要求第42-44页
    5.1 钻井地质要求第42页
    5.2 测井要求第42页
    5.3 射孔和投产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详细摘要第4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发乳化驱油体系及其驱油机理研究
下一篇:油气集输工序仿真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