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概述第17-23页
    2.1 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7-19页
        2.1.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概述第17-18页
        2.1.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2.2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第19-21页
        2.2.1 农村社区概述第19-20页
        2.2.2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概述第20页
        2.2.3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概述第20-21页
    2.3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第21-23页
        2.3.1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发展的内在要求第21页
        2.3.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指引第21-22页
        2.3.3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第22-23页
第3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现状分析第23-35页
    3.1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我国农村管理体制创新现状分析第23-27页
        3.1.1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阶段第23-26页
        3.1.2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第26-27页
    3.2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第27-31页
        3.2.1 政府角色转换不彻底第27-28页
        3.2.2 社区经费投入不充裕第28-29页
        3.2.3 社区民众参与不积极第29-30页
        3.2.4 管理人力资源不充分第30-31页
    3.3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1-35页
        3.3.1 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制度因素对创新的影响第31-32页
        3.3.2 公共财政投入非均等化因素对创新的影响第32-33页
        3.3.3 路径惯性依赖对创新的影响第33-34页
        3.3.4 农村民众认知对创新的影响第34-35页
第4章 国外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借鉴第35-40页
    4.1 国外实现均等化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实践第35-37页
        4.1.1 英国实现均等化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实践第35页
        4.1.2 美国实现均等化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实践第35-36页
        4.1.3 韩国实现均等化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实践第36-37页
    4.2 国外相关经验借鉴意义第37-40页
        4.2.1 国外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借鉴第37页
        4.2.2 国外经验趋导国内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第37-40页
第5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深化路径第40-49页
    5.1 政府层面: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第40-43页
        5.1.1 科学制定创新规划第40-41页
        5.1.2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第41-42页
        5.1.3 充分保障财政投入第42页
        5.1.4 大力加强服务供给第42-43页
    5.2 社区层面:培育农村社区组织,实现多元共治第43-46页
        5.2.1 完善组织管理架构第43-44页
        5.2.2 扶持多元社区组织第44-45页
        5.2.3 创新村民自治机制第45-46页
    5.3 居民层面: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提高自治能力第46-49页
        5.3.1 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第46-47页
        5.3.2 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第47页
        5.3.3 提升农民市场经营素质第47-49页
结论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下一篇:“选聘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方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