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复合隔震墩有限元及水平减震系数修正计算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1-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结构地震防护技术概述第15-16页
    1.3 结构基础隔震第16-19页
        1.3.1 国外水平基础隔震研究发展概况第16-17页
        1.3.2 国内水平基础隔震研究发展概况第17-18页
        1.3.3 三维基础隔震的研究概况第18-19页
    1.4 农村地区建筑抗震现状第19-20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第21-33页
    2.1 三维地震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概述第21-22页
        2.1.1 地震动特性第21-22页
    2.2 三维地震动的计算第22-23页
        2.2.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第22-23页
        2.2.2 竖向作用计算第23页
    2.3 三维地震动的分析方法概述第23-25页
        2.3.1 三维平动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组合第23-24页
        2.3.2 三维平动地震作用的时程分析法简介第24-25页
    2.4 隔震装置的减震原理第25-26页
    2.5 钢筋沥青隔震层研究概述第26-28页
        2.5.1 钢筋沥青隔震层的构造及隔震原理第26-27页
        2.5.2 钢筋沥青隔震层理论及试验研究第27-28页
    2.6 复合隔震墩研究概述第28-31页
        2.6.1 复合隔震墩的构造及隔震原理第28-29页
        2.6.2 复合隔震墩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第29-31页
    2.7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2.8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复合隔震层有限元研究分析第33-60页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简介第33-34页
    3.2 复合隔震层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第34-41页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3.2.2 计算模型的验证第36-41页
    3.3 复合隔震层有限元分析进一步研究第41-49页
        3.3.1 二维和三维计算时的地震波输入第42页
        3.3.2 工况设计第42页
        3.3.3 加速度响应分析第42-49页
    3.4 复合隔震墩平行布置时减震效果研究第49-59页
        3.4.1 模态分析第49-50页
        3.4.2 “平行布置”计算工况设计第50-51页
        3.4.3 “平行布置”工况计算结果第51-58页
        3.4.4 “正交布置”和“平行布置”减震效果比较第58-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水平减震系数修正和竖向隔震研究第60-74页
    4.1 钢筋沥青隔震层水平减震系数计算理论第60-62页
        4.1.1 水平减震系数的概念第60页
        4.1.2 钢筋沥青隔震层减震系数定义第60-61页
        4.1.3 钢筋沥青隔震层结构自振周期计算第61页
        4.1.4 模型试件动力参数第61-62页
    4.2 钢筋沥青隔震层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加速度反应第62-64页
    4.3 对减震系数计算的修正第64-69页
        4.3.1 钢筋直径的影响第65页
        4.3.2 钢筋偏斜的影响第65-68页
        4.3.3 修正系数的讨论第68-69页
        4.3.4 结论及建议第69页
    4.4 复合隔震墩水平抗侧刚度计算研究第69-73页
        4.4.1 三分段不等刚度两端固定梁水平抗侧刚度计算公式第69-71页
        4.4.2 U 型弹簧钢对复合隔震墩水平抗侧刚度影响分析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和展望第74-76页
    1. 结论第74页
    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北平原地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智能家居中的视频采集和分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