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理论研究与定性分析 | 第18页 |
1.4.2 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 | 第18-19页 |
2 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9-3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卫星城 | 第19页 |
2.1.2 主导产业选择 | 第19-20页 |
2.2 卫星城发展规划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2.3.1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评价指标研究 | 第22-25页 |
2.3.2 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27页 |
2.3.3 本节小结 | 第27页 |
2.4 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4.1 产业结构理论 | 第28-29页 |
2.4.2 区域一体化理论 | 第29-30页 |
2.5 理论框架 | 第30-32页 |
3 基于AHP模型的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 | 第32-42页 |
3.1 七大影响因素的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3.2 卫星城初次产业筛选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3.3 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4 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3.5 AHP评价模型构建 | 第37-42页 |
3.5.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7-38页 |
3.5.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38-39页 |
3.5.3 层次单排序 | 第39-40页 |
3.5.4 层次总排序 | 第40页 |
3.5.5 一致性检验 | 第40-42页 |
4 成都市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 第42-57页 |
4.1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基础分析 | 第42-43页 |
4.2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初次产业筛选 | 第43-46页 |
4.2.1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分析 | 第43页 |
4.2.2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43-45页 |
4.2.3 政府政策分析 | 第45页 |
4.2.4 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分析 | 第45-46页 |
4.3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计算 | 第46-50页 |
4.4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权重确立 | 第50-52页 |
4.4.1 准则层目标权重计算 | 第50-51页 |
4.4.2 方案层目标权重计算 | 第51-52页 |
4.4.3 层次总排序 | 第52页 |
4.5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结果及发展策略分析 | 第52-57页 |
4.5.1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结果 | 第52-54页 |
4.5.2 青白江区主导产业选择结果分析及发展建议 | 第54-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