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2.1 科技评估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2.2 科技成果增值评估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3 评估方法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评估理论 | 第16-25页 |
2.1 科技成果增值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科技成果 | 第16页 |
2.1.2 科技成果转化 | 第16-17页 |
2.1.3 科技成果增值 | 第17页 |
2.2 科技成果增值评估理论 | 第17-20页 |
2.2.1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 | 第18-19页 |
2.2.2 科技成果转化评估 | 第19-20页 |
2.3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评估理论 | 第20-24页 |
2.3.1 电力行业科技成果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3.2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模式研究 | 第21-23页 |
2.3.3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评估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42页 |
3.1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系统框架 | 第25-31页 |
3.1.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成果增值过程分析 | 第25-27页 |
3.1.2 科技成果增值系统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3.1.3 科技成果增值主体行为分析 | 第29-31页 |
3.2 基于F-D理论的电网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影响因素识别 | 第31-35页 |
3.2.1 F-D理论 | 第31页 |
3.2.2 基于F-D理论的科技成果增值影响因素识别 | 第31-33页 |
3.2.3 科技成果增值各阶段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3.3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1页 |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3.3.2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36页 |
3.3.3 评估体系指标选取 | 第36-39页 |
3.3.4 指标评价标准制定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评估 | 第42-55页 |
4.1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4.1.1 电网企业科技成果增值管理措施 | 第42-43页 |
4.1.2 电网企业科技成果增值转化情况 | 第43-44页 |
4.2 基于AHP与物元可拓模型的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价值评估 | 第44-50页 |
4.2.1 评价方法原理 | 第45页 |
4.2.2 基于AHP的物元可拓模型综合评价步骤 | 第45-47页 |
4.2.3 实证分析 | 第47-50页 |
4.3 基于熵权密切值的电网企业科技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估 | 第50-54页 |
4.3.1 熵权密切值法综合评价原理 | 第50页 |
4.3.2 熵权密切值法的综合评价步骤 | 第50-52页 |
4.3.3 实证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电网企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增值策略分析 | 第55-60页 |
5.1 电网企业科技成果增值存在问题 | 第55-57页 |
5.1.1 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55页 |
5.1.2 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度不高 | 第55-56页 |
5.1.3 科技成果增值转化投入不足 | 第56页 |
5.1.4 市场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不健全 | 第56-57页 |
5.2 电网企业科技成果增值策略研究 | 第57-60页 |
5.2.1 培养科技成果增值全过程管理意识 | 第57页 |
5.2.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 第57-58页 |
5.2.3 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 第58页 |
5.2.4 完善相关体制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