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量子非破坏性测量与自旋压缩态 | 第11-17页 |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铷原子的激光冷却与俘获 | 第18-34页 |
| 2.1 铷的能级结构 | 第18-19页 |
| 2.2 中性原子的激光冷却 | 第19-26页 |
| 2.2.1 磁光阱 | 第20-22页 |
| 2.2.2 亚多普勒冷却技术 | 第22-26页 |
| 2.3 偶极光阱 | 第26-34页 |
| 2.3.1 经典洛伦茨模型 | 第27-34页 |
| 第3章 磁光阱的设置 | 第34-47页 |
| 3.1 真空系统 | 第34-36页 |
| 3.1.1 铷释放剂 | 第36页 |
| 3.2 光学设置 | 第36-45页 |
| 3.2.1 饱和吸收光谱及DAVLL锁频 | 第37-41页 |
| 3.2.2 声光移频及double-pass | 第41-42页 |
| 3.2.3 注入锁定光功率放大 | 第42-43页 |
| 3.2.4 扩束系统 | 第43-45页 |
| 3.3 磁场设置 | 第45-47页 |
| 3.3.1 磁光阱中的四极磁阱 | 第45-46页 |
| 3.3.2 磁光阱补偿线圈 | 第46-47页 |
| 第4章 冷原子的制备及参数测量 | 第47-56页 |
| 4.1 冷原子的制备 | 第47-48页 |
| 4.1.1 磁光阱的时序控制 | 第47-48页 |
| 4.2 冷原子数的测量 | 第48-51页 |
| 4.3 冷原子温度测量 | 第51-56页 |
| 4.3.1 Release and Recapture(R&R)法 | 第51-52页 |
| 4.3.2 飞行时间法 | 第52页 |
| 4.3.3 吸收成像法 | 第52-56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A 偶极光阱参数Matlab模拟程序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