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2 家国情怀引导乡土书写 | 第14-22页 |
2.1 对“本乡本地”现实的暴露 | 第14-16页 |
2.2 家国情怀需要书写直接或间接的反抗 | 第16-18页 |
2.3 家国情怀借助隐晦的表达和曲折的描写 | 第18-22页 |
2.3.1 言与不言间的隐晦表达 | 第18-20页 |
2.3.2 家国情怀借助曲折的表现手法 | 第20-22页 |
3 乡土书写承载家国情怀 | 第22-37页 |
3.1 乡土书写中对故乡的热爱 | 第22-28页 |
3.1.1 对白山黑水乡土气息的真实描写和热情歌颂 | 第22-24页 |
3.1.2 乡土书写中隐现着的家国情怀 | 第24-26页 |
3.1.3 对鲁迅为代表的20年代乡土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 第26-28页 |
3.2 乡土书写中生命意识的体现 | 第28-32页 |
3.2.1 对乡民们顽强的生命意识的描写 | 第29-31页 |
3.2.2 对反抗日寇殖民统治的描写 | 第31-32页 |
3.3 乡土书写中民族性的张扬 | 第32-37页 |
3.3.1 对人们苦难生活下坚韧性格的描写 | 第32-34页 |
3.3.2 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 | 第34-35页 |
3.3.3 极力张扬的民族性 | 第35-37页 |
4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A | 第41-42页 |
附录B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