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文化视野下的《英烈传》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缘起第7-8页
    二、《英烈传》作者和版本第8-9页
    三、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第一章 儒释道文化第11-20页
    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新内涵第11-14页
        一、儒士能力的全面提升第11-12页
        二、情理与礼的崭新认识第12-13页
        三、迷途人性的伦理赦免第13-14页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世俗化倾向第14-16页
        一、寺庙收入来源的世俗化第14-15页
        二、寺庙僧人品行的世俗化第15页
        三、淫僧形象的出现第15-16页
    第三节 道教文化的造物者身份第16-20页
        一、道教文化造物者身份总论第16-18页
        二、道教文化造物者身份成因解析第18-20页
第二章 军事文化第20-31页
    第一节 广泛运用的新式火器第20-22页
        一、火器质量的逐步提高第20-22页
        二、火器管理的正规有序第22页
        三、火器影响的与日俱增第22页
    第二节 不嗜杀伐的战争美德第22-28页
        一、不嗜杀伐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第22-23页
        二、朱元璋本人不嗜杀伐的战争美德第23-26页
        三、朱元璋部将不嗜杀伐的战争美德第26-28页
    第三节 驱兽作战的战略战术第28-31页
        一、云南燧象:驱兽作战战略战术的继承第28-30页
        二、成都猢狲:驱兽作战战略战术的发展第30-31页
第三章 安徽地域文化第31-43页
    第一节 安徽地区的风土人情第31-33页
        一、颍州的民间信仰第31-32页
        二、滁州的礼佛之风第32-33页
        三、巢湖的民歌第33页
    第二节 安徽人群体的抗元功绩第33-38页
        一、率先起义的皖北人民第33-34页
        二、前赴后继的淮河儿女第34-35页
        三、功勋卓著的安徽籍文武第35-38页
    第三节 朱元璋的乡土观念第38-43页
        一、故乡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第39-40页
        二、故乡是国家含义的一半第40-41页
        三、故乡是推己及人的情感第41-43页
第四章 文学成就第43-57页
    第一节 《英烈传》题材考辨第43-47页
        一、历史演义性第43-44页
        二、英雄传奇性第44-46页
        三、多种题材的混合第46-47页
    第二节 《英烈传》情节模仿论第47-51页
        一、对《三国演义》的情节模仿第47-50页
        二、对《水浒传》的情节模仿第50-51页
    第三节 《英烈传》想象笔法概述第51-57页
        一、善写梦境第51-53页
        二、巧用奇兆第53-54页
        三、虚构幻化第54-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庐隐小说的流浪意识
下一篇:乡土书写与家国情怀--论东北沦陷区作家梁山丁的乡土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