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标识系统设计研究--以新化蛙蛙谷生态园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生态园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1.2 生态园标识系统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2.1 生态旅游 | 第13页 |
1.2.2 生态园 | 第13页 |
1.2.3 标识系统 | 第13页 |
1.2.4 标识系统设计 | 第13-14页 |
1.2.5 生态园区标识系统 | 第14页 |
1.3 园林标识系统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国内外园林标识系统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2 园林标识系统的色彩研究 | 第16页 |
1.3.3 园林标识系统的材料研究 | 第16-17页 |
1.3.4 园林标识系统设计文化研究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生态园标识系统案例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21-37页 |
2.1 生态园标识系统案例调查 | 第21-32页 |
2.1.1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定 | 第21-23页 |
2.1.2 调查的方法及内容 | 第23页 |
2.1.3 调查的生态园标识系统的现状 | 第23-32页 |
2.2 生态园标识系统案例的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2.2.1 生态园标识系统现状 | 第32-33页 |
2.2.2 生态园标识系统现状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2.3 生态园标识系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生态园标识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 第37-48页 |
3.1 生态园标识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37-39页 |
3.1.1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37页 |
3.1.2 色彩学理论 | 第37-38页 |
3.1.3 符号学理论 | 第38页 |
3.1.4 设计美学理论 | 第38-39页 |
3.2 生态园标识系统的设计要素 | 第39-41页 |
3.2.1 色彩要素 | 第39页 |
3.2.2 图形要素 | 第39-40页 |
3.2.3 材料要素 | 第40-41页 |
3.2.4 文字要素 | 第41页 |
3.2.5 版式要素 | 第41页 |
3.3 生态园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41-44页 |
3.3.1 标准化原则 | 第41-42页 |
3.3.2 人性化原则 | 第42-43页 |
3.3.3 个性化原则 | 第43-44页 |
3.3.4 生态化原则 | 第44页 |
3.4 生态园标识系统的分类与设计流程 | 第44-47页 |
3.4.1 生态园标识系统的分类 | 第44-46页 |
3.4.2 生态园标识系统的设计流程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新化蛙蛙谷生态园标识系统设计 | 第48-63页 |
4.1 新化蛙蛙谷生态园基本概况 | 第48-52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48-49页 |
4.1.2 资源分析 | 第49-51页 |
4.1.3 游客分析 | 第51-52页 |
4.2 标识系统设计的理念 | 第52-53页 |
4.3 标识系统设计的构成与要素 | 第53-57页 |
4.3.1 设计构成 | 第53页 |
4.3.2 设计要素 | 第53-57页 |
4.4 标识分类设计 | 第57-62页 |
4.4.1 导向性标识 | 第57-59页 |
4.4.2 解释性标识 | 第59-60页 |
4.4.3 警示提示标识 | 第60页 |
4.4.4 服务设施标识 | 第60-62页 |
4.4.5 管理说明标识 | 第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