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主导型与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的比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第15-18页
        1.2.3 文献评述第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可能的创新第19页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1.5.1 基本结构第19-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第21-26页
    2.1 基础理论第21-23页
        2.1.1 土地产权理论第21页
        2.1.2 政府职能理论第21-23页
        2.1.3 农户生产决策理论第23页
    2.2 核心概念第23-25页
        2.2.1 农地流转第23-24页
        2.2.2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第24页
        2.2.3 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第24页
        2.2.4 农户生产投资第24-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方式的产生及演化趋势分析第26-31页
    3.1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产生的原因第26-27页
    3.2 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产生的原因第27-28页
        3.2.1 村集体对农地产权的实际控制第27页
        3.2.2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无法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第27页
        3.2.3 农地规模化流转中多方利益的驱动第27-28页
    3.3 两种类型的农地流转演化趋势分析第28-30页
        3.3.1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类型的逐步消失第28-29页
        3.3.2 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类型的逐步优化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生产投资的影响机理第31-37页
    4.1 两种农地流转类型的使用权稳定性与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第31-33页
        4.1.1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的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1-32页
        4.1.2 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的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2-33页
    4.2 两种农地流转类型的农地流转规模与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第33-35页
        4.2.1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规模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3-34页
        4.2.2 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规模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4-35页
    4.3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5-36页
        4.3.1 农户自发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5页
        4.3.2 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第35-36页
    4.4 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影响实证分析第37-52页
    5.1 研究区域概况第37-38页
        5.1.1 唐河县概况第37-38页
        5.1.2 新野县概况第38页
    5.2 问卷设计第38-39页
    5.3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特点与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描述性分析第39-45页
        5.3.1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第39-43页
        5.3.2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合约稳定性和转入户农地经营规模差异第43-44页
        5.3.3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的转入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差异第44-45页
    5.4 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影响计量分析第45-52页
        5.4.1 计量模型构建及研究方法选择第45-46页
        5.4.2 研究假设提出第46-48页
        5.4.3 模型估计结果及讨论第48-52页
第六章 促进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建议第52-55页
    6.1 明确政府角色,保证农业生产长期投资有序进行第52-53页
        6.1.1 明确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职责第52页
        6.1.2 农地流转应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第52页
        6.1.3 发挥村委会的基层民主自治角色第52-53页
    6.2 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可能性第53-54页
        6.2.1 发挥监督作用,考察规模经营者的能力第53页
        6.2.2 发挥财政职能,确保财政支农的稳定增加第53页
        6.2.3 发挥宣传作用,规范农地流转合同的签订第53页
        6.2.4 发挥公共服务作用,组织农业生产培训第53-54页
    6.3 强化中介服务,促进农业生产长期投资最大化第54-55页
        6.3.1 丰富现有中介组织的作用第54页
        6.3.2 构建三级农地流转平台第54-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1、结论第55-56页
    2、展望第56-57页
附录第57-61页
    调查问卷第57-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11地级城市农地流转效率差异研究
下一篇:吕梁市贫困县退出机制研究--以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