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杜仲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1 杜仲炮制历史沿革与姜炙法 | 第12-15页 |
1.1 杜仲炮制历史沿革 | 第12-14页 |
1.2 姜制法 | 第14-15页 |
2 杜仲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16页 |
3 药理作用 | 第16-19页 |
4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姜炙杜仲的炮制工艺研究 | 第20-29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0-28页 |
2.1 实验设计及样品制备 | 第20-21页 |
2.2 考察指标的测定 | 第21-24页 |
2.3 杜仲姜炙工艺的评价 | 第24-27页 |
2.4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杜仲姜炙前后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 第29-39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9-37页 |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9-30页 |
2.2 色谱条件 | 第30-31页 |
2.3 溶液的制备 | 第31页 |
2.4 方法学考察 | 第31页 |
2.5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共有峰的标定 | 第31-34页 |
2.6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归属 | 第34-35页 |
2.7 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 | 第35-36页 |
2.8 生杜仲与姜炙杜仲指纹图谱比较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姜炙杜仲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39-59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9-55页 |
2.1 性状 | 第39-40页 |
2.2 鉴别 | 第40-43页 |
2.3 检查 | 第43-44页 |
2.4 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 第44页 |
2.5 总多糖的测定 | 第44-47页 |
2.6 京尼平苷酸、栀子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绿原酸的测定 | 第47-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4 姜炙杜仲质量标准(草案)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已发表文章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