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一、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二、国内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 第16页 |
三、国内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二、国外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国外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研究综述 | 第19页 |
第三节 文献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第一节 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21-22页 |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理论概述 | 第23-26页 |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 | 第23页 |
二、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第三节 股权激励的关键因素与盈余管理 | 第26-29页 |
一、股权激励数量与盈余管理 | 第26-27页 |
二、股权激励模式与盈余管理 | 第27页 |
三、股权激励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 | 第27-28页 |
四、股权激励对象范围与盈余管理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金螳螂案例分析 | 第29-49页 |
第一节 金螳螂公司简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金螳螂股权激励方案简介 | 第30-35页 |
一、金螳螂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内容 | 第30-32页 |
二、金螳螂股权激励计划期权费用的计提 | 第32页 |
三、金螳螂股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调整及三次行权情况 | 第32-35页 |
第三节 金螳螂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财务分析 | 第35-40页 |
一、金螳螂净利润与净利润增长率变化趋势分析 | 第35-37页 |
二、金螳螂股价变化趋势分析 | 第37-39页 |
三、金螳螂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变化趋势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金螳螂管理层股权激励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 第40-49页 |
一、金螳螂管理层盈余管理倾向 | 第40-41页 |
二、金螳螂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41-44页 |
三、金螳螂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 | 第44-46页 |
四、金螳螂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 第49-54页 |
第一节 政府针对股权激励应当采取的措施 | 第49-51页 |
一、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引导及政策法规的完善 | 第49-50页 |
二、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财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 第50页 |
三、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当采取的措施 | 第51-54页 |
一、扩大企业监督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51页 |
二、设计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注意长期绩效的考核 | 第51-52页 |
三、合理设定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且不得随意更改 | 第52页 |
四、延长股权激励等待期和限售期等,减少管理层短视化行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