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耐久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 耐久性评估方法现状 | 第15-16页 |
1.3 地下结构可靠度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基础理论知识 | 第20-34页 |
2.1 可靠度理论 | 第20-25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1.2 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 第22-25页 |
2.2 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25-30页 |
2.2.1 地下工程设计模型分类 | 第25-26页 |
2.2.2 本文的两类计算模型 | 第26-28页 |
2.2.3 ANSYS单元描述 | 第28-30页 |
2.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 第30-32页 |
2.3.1 测量误差概述 | 第30-31页 |
2.3.2 异常数据判别准则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 | 第34-52页 |
3.1 工点概况 | 第34-37页 |
3.1.1 工点分类 | 第34-35页 |
3.1.2 样本数量 | 第35-37页 |
3.2 现役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 | 第37-41页 |
3.2.1 碳化深度 | 第37-38页 |
3.2.2 基于回弹值的长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估算研究 | 第38-40页 |
3.2.3 抗压强度统计特征 | 第40-41页 |
3.3 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锈蚀率的统计 | 第41-45页 |
3.3.1 保护层厚度统计特征 | 第41-42页 |
3.3.2 钢筋锈蚀率的估算 | 第42-45页 |
3.4 其它变量的统计特征 | 第45-49页 |
3.4.1 土体(围岩)参数的统计特征 | 第45-48页 |
3.4.2 构件原始设计参数的统计特征 | 第48页 |
3.4.3 作用的统计特征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4 现役地下热力结构的可靠度计算 | 第52-82页 |
4.1 可靠度的计算内容 | 第52-53页 |
4.1.1 作用分类及计算内容 | 第52页 |
4.1.2 可靠度计算步骤 | 第52-53页 |
4.2 现役状态可靠度计算 | 第53-78页 |
4.2.1 A类代表工点的可靠度计算 | 第53-61页 |
4.2.2 A类热力结构可靠指标汇总 | 第61页 |
4.2.3 B类代表工点的可靠度计算 | 第61-69页 |
4.2.4 B类热力结构可靠指标汇总 | 第69-70页 |
4.2.5 C类代表工点的可靠度计算 | 第70-77页 |
4.2.6 C类热力结构可靠指标汇总 | 第77-78页 |
4.3 现役状态可靠度的对比分析 | 第78-80页 |
4.3.1 37个工点的可靠度评估 | 第78-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设计状态的可靠度计算 | 第82-90页 |
5.1 设计可靠度计算 | 第82-84页 |
5.1.1 A类结构的设计可靠度 | 第82-83页 |
5.1.2 B类结构的设计可靠度 | 第83页 |
5.1.3 C类结构的设计可靠度 | 第83-84页 |
5.2 现役状态和设计状态可靠度对比 | 第84-89页 |
5.2.1 现役状态和设计状态的可靠度对比 | 第84-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目标可靠指标建议值 | 第90-94页 |
6.1 引言 | 第90页 |
6.2 目标可靠指标建议值 | 第90-93页 |
6.2.1 A、 B、 C类的平均可靠指标 | 第90-91页 |
6.2.2 确定目标可靠指标 | 第91-9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7.1 结论 | 第94-95页 |
7.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A | 第100-104页 |
附录B | 第104-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11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