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水资源紧缺与水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降解腐殖酸 | 第11-12页 |
1.2.2 光催化氧化机理 | 第12-14页 |
1.2.3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14-16页 |
1.2.4 光催化反应影响因子 | 第16-18页 |
1.2.5 光催化剂失活机理 | 第18-19页 |
1.2.6 膜分离工艺 | 第19页 |
1.2.7 光催化-膜技术组合工艺 | 第19-21页 |
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2.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2.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3 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32页 |
3.1 材料与装置 | 第23-27页 |
3.1.1 试验原水 | 第23页 |
3.1.2 试验装置 | 第23-25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25页 |
3.1.4 TiO_2 | 第25-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3.2.1 膜预处理方法 | 第27页 |
3.2.2 暗态吸附实验 | 第27页 |
3.2.3 紫外光氧化实验 | 第27页 |
3.2.4 TiO_2光催化实验 | 第27-28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3.3.1 pH 值的调整及测定 | 第28页 |
3.3.2 紫外吸光度(UV254)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3.3 色度(Color436)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3.3.4 总有机碳(TOC)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3.5 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3.6 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3.3.7 荧光性物质测定方法[88-89] | 第30页 |
3.3.8 有机物亲疏水性组分测定方法[91-92] | 第30-32页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54页 |
4.1 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性状分析 | 第32-38页 |
4.1.1 二级出水中 DOM 的性状分析 | 第32-37页 |
4.1.2 腐殖酸的性状分析 | 第37-38页 |
4.2 TiO_2催化剂暗态吸附 | 第38-39页 |
4.3 TiO_2光催化氧化与空白试验的对照实验 | 第39-41页 |
4.4 影响光催化效率的因素及分析 | 第41-46页 |
4.4.1 TiO_2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3 曝气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 TiO_2光催化氧化腐殖酸效能及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46-52页 |
4.5.1 TiO_2光催化氧化腐殖酸效能分析 | 第46-47页 |
4.5.2 TiO_2光催化氧化对腐殖酸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47-51页 |
4.5.3 TiO_2光催化氧化对腐殖酸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6 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液内有机污染物对超滤过程膜污染特性分析 | 第52-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