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内核 | 第15-28页 |
(一)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涵义 | 第15-21页 |
1.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定义 | 第16-17页 |
2.对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内涵的解读 | 第17-21页 |
(二)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 | 第21-25页 |
1.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双赢”或“多赢”局面 | 第22-23页 |
2.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更加要求注重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 第23-24页 |
3.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调节内容具有针对性 | 第24-25页 |
(三)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调整的关系范围 | 第25-28页 |
1、内部成员 | 第25-26页 |
2、外部公众 | 第26-27页 |
3、媒体力量 | 第27-28页 |
二、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成就 | 第28-31页 |
(一) 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1.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发端 | 第28页 |
2.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成熟 | 第28-29页 |
3.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 | 第29页 |
(二) 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共识内容 | 第29-30页 |
(三) 国际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的个性化内容 | 第30-31页 |
三、我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 第31-37页 |
(一) 我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1.逐利思想严重,缺乏道德自律意识 | 第31-32页 |
2.热衷概念炒作,虚假宣传盛行 | 第32-33页 |
3.损害公众利益,不时涉嫌欺诈 | 第33-34页 |
4.掩耳盗铃,对负面新闻的处理 | 第34-35页 |
(二) 引发公共关系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 第35-37页 |
1.我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相对空泛,针对性不强 | 第35页 |
2.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管理缺乏权威,约束力不强 | 第35页 |
3.公共关系人员职业道德知晓率不高,道德意识淡漠 | 第35-36页 |
4.公共关系人员职业道德践行能力差,知行分离 | 第36-37页 |
5.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缺乏相关的管理依据 | 第37页 |
四、加强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 | 第37-45页 |
(一) 明确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的理念 | 第39-40页 |
1.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要对组织负责 | 第39页 |
2.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要对公众负责 | 第39页 |
3.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建设要对社会负责 | 第39-40页 |
(二) 修订我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规范 | 第40-41页 |
(三) 加强公共关系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 第41-42页 |
1.要做好职前道德教育工作 | 第41页 |
2.在职中也不能忽视道德教育工作 | 第41-42页 |
(四) 加强机构建设,做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管理工作 | 第42-43页 |
1.制定一个可供参考的规范行业行为的标准 | 第43页 |
2.加大对行业执业纪律培训的力度 | 第43页 |
3.加强惩罚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 第43页 |
(五) 开展公共关系职业道德楷模评选 | 第43-45页 |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 | 第44页 |
2.完善激励机制,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