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电触头材料的概述及发展 | 第9-10页 |
1.2 常用的触头材料 | 第10-12页 |
1.2.1 银基电触头材料 | 第10-11页 |
1.2.2 铜基电触头材料 | 第11-12页 |
1.3 电触头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12-13页 |
1.4 石墨烯简介 | 第13-14页 |
1.5 合金元素Zr和La在铜或铜合金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4-17页 |
1.6.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3 微观组织分析 | 第18页 |
2.4 性能检测 | 第18-20页 |
2.5 制备流程 | 第20-21页 |
第3章 合金元素和GO的添加对RGO/Cu-Zr-La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21-32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原材料的表征 | 第21-22页 |
3.3 电触头材料的显微组织 | 第22-24页 |
3.3.1 物相分析 | 第22-23页 |
3.3.2 微观组织观察 | 第23-24页 |
3.4 相对密度试验分析 | 第24-25页 |
3.5 导电性能试验分析 | 第25-26页 |
3.6 显微硬度试验分析 | 第26-27页 |
3.7 拉伸性能试验分析 | 第27-29页 |
3.8 抗氧化性能试验分析 | 第29-30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不同GO添加量对RGO/Cu-Zr-La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32-42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微观组织观察 | 第32-34页 |
4.2.1 物相分析 | 第32-33页 |
4.2.2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3-34页 |
4.3 相对密度的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4.4 导电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6页 |
4.5 显微硬度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4.6 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制备工艺参数对RGO/Cu-Zr-La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第42-54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2-44页 |
5.2.1 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 | 第42-43页 |
5.2.2 正交实验过程与结果 | 第43-44页 |
5.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5.3.1 极差与方差分析 | 第44-47页 |
5.3.2 复压压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5.3.3 初烧温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4 初压压力的影响 | 第50页 |
5.3.5 复烧温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5.3.6 确定最优制备工艺 | 第52页 |
5.4 验证实验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