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内外研究文献 | 第12-16页 |
1.3.2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公司治理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盈利能力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两权分离理论 | 第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 | 第21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3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22-23页 |
2.3.1 股权结构 | 第22页 |
2.3.2 董事会结构 | 第22页 |
2.3.3 监事会结构 | 第22-23页 |
2.3.4 管理层激励 | 第23页 |
2.4 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 第23-26页 |
2.4.1 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2.4.2 董事会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 第24页 |
2.4.3 监事会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 第24页 |
2.4.4 管理层激励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 第24-26页 |
3 江中药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案例介绍 | 第26-37页 |
3.1 江中药业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1.1 主营业务 | 第26页 |
3.1.2 行业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1.3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 第26页 |
3.2 江中药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现状 | 第26-37页 |
3.2.1 江中药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 第27-30页 |
3.2.2 江中药业盈利能力的现状 | 第30-34页 |
3.2.3 江中药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第34-37页 |
4 江中药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问题分析 | 第37-42页 |
4.1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4.1.1 股权集中度较高 | 第37页 |
4.1.2 股权结构形分实合 | 第37-38页 |
4.2 董事会约束力量薄弱 | 第38-40页 |
4.2.1 母子公司之间的领导人高度重合 | 第38-39页 |
4.2.2 独立董事比例相对较少 | 第39-40页 |
4.3 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职能 | 第40-41页 |
4.3.1 监事机制薄弱 | 第40页 |
4.3.2 职工代表监事很难发挥出有效职能 | 第40-41页 |
4.3.3 监事成员任期时间较长 | 第41页 |
4.4 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5 江中药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建议 | 第42-47页 |
5.1 优化股权结构 | 第42-43页 |
5.1.1 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 | 第42页 |
5.1.2 降低政府持股比例 | 第42页 |
5.1.3 构建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 第42-43页 |
5.2 强化董事会决策职能 | 第43-44页 |
5.2.1 推行累积投票选举制度 | 第43-44页 |
5.2.2 积极引进专业相关的独立董事 | 第44页 |
5.3 强化监事会监控职能 | 第44-45页 |
5.3.1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合理安排监督人员的构成 | 第44-45页 |
5.3.2 合理分配母子公司监督资源 | 第45页 |
5.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5.4.1 建立长短期兼顾的激励机制 | 第45页 |
5.4.2 建立经理层激励的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 | 第45-46页 |
5.4.3 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46-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