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山地建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1页 |
1.2.1 掉层结构的介绍 | 第9-10页 |
1.2.2 山地建筑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Pushover抗震性能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Pushover分析方法在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山地掉层结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15-21页 |
2.1 掉层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5-17页 |
2.1.1 上部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15页 |
2.1.2 Winkler地基模型 | 第15-16页 |
2.1.3 阻尼参数设置 | 第16页 |
2.1.4 隔震橡胶支座设置 | 第16页 |
2.1.5 塑性铰定义 | 第16-17页 |
2.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2.2.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方法的侧向加载模式 | 第17-19页 |
2.2.2 性能点的确定 | 第19页 |
2.2.3 模态Pushover(MPA)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2.4 反应谱参数转换 | 第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3 刚性地基假定下掉层结构Pushover抗震性能评估 | 第21-51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算例设计 | 第21-24页 |
3.3 模态分析 | 第24-25页 |
3.4 掉层结构Pushover计算结果分析与评估 | 第25-36页 |
3.4.1 掉层结构底部剪力-顶点位移关系曲线分析 | 第25-26页 |
3.4.2 掉层结构性能点的确定 | 第26-27页 |
3.4.3 掉层结构层间位移分析 | 第27-30页 |
3.4.4 掉层结构层剪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30-31页 |
3.4.5 掉层结构坎上1层柱剪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31页 |
3.4.6 掉层结构的塑性机制及薄弱部位分析 | 第31-36页 |
3.5 基于能力谱法的模态Pushover(MPA)分析 | 第36-43页 |
3.5.1 模态Pushover分析时掉层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 | 第36-38页 |
3.5.2 高阶振型对掉层结构顶点位移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3 高阶振型对掉层结构层间位移影响 | 第39-41页 |
3.5.4 高阶振型对结构层剪力影响 | 第41-43页 |
3.5.5 掉层结构的塑性机制及薄部位分析 | 第43页 |
3.6 掉层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与Pushover分析的对比 | 第43-49页 |
3.6.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3-44页 |
3.6.2 底部剪力和顶层位移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3.6.3 层间位移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3.6.4 层剪力的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3.7 小结 | 第49-51页 |
4 刚性地基假定下不同上接地方式对掉层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 第51-77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算例设计 | 第51页 |
4.3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模态分析 | 第51-52页 |
4.4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Pushover分析 | 第52-74页 |
4.4.1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底部剪力-顶点位移关系曲线分析 | 第52-55页 |
4.4.2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性能点的确定 | 第55-59页 |
4.4.3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层间位移分析 | 第59-65页 |
4.4.4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层剪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65-67页 |
4.4.5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坎上1层柱剪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67-71页 |
4.4.6 不同上接地方式的掉层结构塑性机制及薄弱部位分析 | 第71-74页 |
4.5 小结 | 第74-77页 |
5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Pushover抗震性能评估 | 第77-103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算例设计 | 第77-78页 |
5.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Pushover计算结果分析与评估 | 第78-89页 |
5.3.1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模态分析 | 第78-79页 |
5.3.2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分析 | 第79-80页 |
5.3.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性能点的确定 | 第80-81页 |
5.3.4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层间位移分析 | 第81-84页 |
5.3.5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层剪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84-86页 |
5.3.6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坎上1层柱剪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86-87页 |
5.3.7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的塑性机制及薄弱部位研究 | 第87-89页 |
5.4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模态Pushover(MPA)分析 | 第89-93页 |
5.4.1 高阶振型对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掉层结构顶点位影响 | 第89-90页 |
5.4.2 高阶振型对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掉层结构层间位移影响 | 第90-92页 |
5.4.3 高阶振型对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掉层结构层剪力影响 | 第92-93页 |
5.5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掉层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与Pushover分析的对比 | 第93-97页 |
5.5.1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底部剪力和顶层位移对比分析 | 第93-94页 |
5.5.2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层间位移对比分析 | 第94-95页 |
5.5.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层剪力的对比分析 | 第95-97页 |
5.6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与刚性地基假定体系的掉层结构Pushover对比分析 | 第97-101页 |
5.6.1 模态分析 | 第97页 |
5.6.2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对比 | 第97-98页 |
5.6.3 性能点对比 | 第98页 |
5.6.4 层间位移对比 | 第98-99页 |
5.6.5 层剪力对比 | 第99-100页 |
5.6.6 结构的塑性铰发展状况对比 | 第100-101页 |
5.7 小结 | 第101-10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附录 | 第111-127页 |
A 刚性地基假定下掉层结构底部剪力-顶点位移关系 | 第111-114页 |
B 刚性地基假定下掉层结构层间位移 | 第114-120页 |
C 刚性地基假定下掉层结构层剪力 | 第120-121页 |
D 刚性地基假定下掉层结构柱剪力 | 第121-124页 |
E 地震波时程曲线 | 第124-125页 |
F 结构塑性铰分布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