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充放电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分选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 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 1.3 电池分选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 1.5 小结 | 第18-20页 |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的建模 | 第20-38页 |
| 2.1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 | 第20-27页 |
| 2.1.1 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参数 | 第20-25页 |
| 2.1.2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 | 第25-27页 |
| 2.2 现有的电池模型 | 第27-32页 |
| 2.2.1 电化学模型 | 第27页 |
| 2.2.2 神经网络模型 | 第27-28页 |
| 2.2.3 交流阻抗模型 | 第28-29页 |
| 2.2.4 等效电路模型 | 第29-32页 |
| 2.3 改进的简化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提出 | 第32-36页 |
| 2.3.1 搭建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模型 | 第33-34页 |
| 2.3.2 搭建锂离子电池的内阻模型 | 第34-35页 |
| 2.3.3 改进的简化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 第35-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模型的仿真 | 第38-46页 |
| 3.1 MATLAB/Simulink 简介 | 第38-39页 |
| 3.2 锂离子电池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 3.3 充放电曲线的获取 | 第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MATLAB 中电池分选方法的实现 | 第46-68页 |
| 4.1 聚类方法概述 | 第46-48页 |
| 4.2 模糊集合概述 | 第48-49页 |
| 4.3 度量电池充放电曲线的相似性 | 第49-51页 |
| 4.3.1 相似度的概念 | 第49-50页 |
| 4.3.2 提取电池充放电曲线的特征 | 第50页 |
| 4.3.3 计算电池充放电曲线的相似度 | 第50-51页 |
| 4.4 电池充放电曲线的模糊聚类技术 | 第51-52页 |
| 4.5 电池分选结果及其评价 | 第52-67页 |
| 4.5.1 电池分选结果 | 第52-60页 |
| 4.5.2 电池分选效果评价 | 第60-6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2页 |
|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68-69页 |
| 5.2 展望 | 第69-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 | 第76-85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