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一、带着兴趣接近宗教文化 | 第9页 |
二、国内外掀起宗教文化旅游热潮 | 第9-11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一、宗教的文化本质 | 第11-12页 |
二、宗教文化旅游 | 第12-13页 |
三、“郎木寺”、“郎木寺镇”与“当地社区”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20页 |
一、国内宗教文化旅游研究 | 第15-19页 |
二、国外宗教文化旅游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郎木寺藏传佛教文化概述及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现状 | 第20-30页 |
第一节 郎木寺镇历史与现状 | 第20-23页 |
第二节 郎木寺乡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现状 | 第23-30页 |
一、郎木寺旅游文化资源的分类和内容 | 第23-25页 |
二、郎木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 第25-26页 |
三、需求理论与宗教文化旅游者类型分析 | 第26-28页 |
四、僧人对宗教旅游活动的态度及参与状况 | 第28页 |
五、社区群众眼中的宗教文化旅游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郎木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 第30-49页 |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改变 | 第30-35页 |
一、传统的寺院经济 | 第30-31页 |
二、郎木寺寺院经济现状 | 第31-33页 |
三、世俗经济的变化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社区文化的重构 | 第35-40页 |
一、藏传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并存 | 第35-37页 |
二、现代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 | 第37-40页 |
第三节 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一、传统道德观念的变化 | 第40页 |
二、教育和就业 | 第40-42页 |
三、社会贫富分层 | 第42-43页 |
第四节 神圣与世俗双重再生产的寺院社区 | 第43-49页 |
一、宗教文化的世俗化倾向与世俗生产的神圣化倾向 | 第43-46页 |
二、神圣与世俗双重再生产的郎木寺社区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郎木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人类学思考 | 第49-59页 |
第一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宗教旅游活动 | 第49-54页 |
一、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49-51页 |
二、宗教文化旅游行为引起的社会文化变迁 | 第51-53页 |
三、宗教文化旅游活动中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环境的控制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郎木寺旅游经济活动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 第54-59页 |
第五章 反思与总结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1 | 第65-67页 |
附录2 | 第67-68页 |
附录3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