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概述 | 第10-17页 |
1.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展渊源 | 第10页 |
1.2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含义 | 第10-14页 |
1.2.1 各国对公共秩序保留的不同表述 | 第11-12页 |
1.2.2 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的表述 | 第12-13页 |
1.2.3 笔者对概念的评析及认同 | 第13-14页 |
1.3 公共秩序保留适用标准 | 第14-15页 |
1.3.1 主观说 | 第14页 |
1.3.2 客观说 | 第14-15页 |
1.4 公共秩序保留的价值分析 | 第15-17页 |
1.4.1 公共秩序保留的制度价值 | 第15-16页 |
1.4.2 公共秩序保留的法哲学价值 | 第16-17页 |
2. 司法实践中与公共秩序保留易混淆问题分析 | 第17-22页 |
2.1 公共秩序保留与直接适用的法 | 第17-19页 |
2.1.1 两者之间的联系 | 第17页 |
2.1.2 两者之间的区别 | 第17-19页 |
2.2 公共秩序保留与法律规避 | 第19-22页 |
2.2.1 两者之间的联系 | 第19-20页 |
2.2.2 两者之间的区别 | 第20-22页 |
3.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各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22-31页 |
3.1 公共秩序保留在国外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22-28页 |
3.1.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22-24页 |
3.1.2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24-28页 |
3.2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28-31页 |
4. 司法实践中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 第31-36页 |
4.1 合理区分运用公共秩序立场上的“原则说”和“例外说” | 第31-32页 |
4.2 合理区分公共秩序适用标准的“主观说”和“客观说” | 第32-33页 |
4.3 合理区分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际中的公共秩序 | 第33页 |
4.4 合理区分国际“公法”与“私法” | 第33-34页 |
4.5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该具有排除国际条约指定法律的效力 | 第34页 |
4.6 运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选择问题 | 第34-36页 |
5. 司法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适用的法律控制 | 第36-41页 |
5.1 从实体上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进行限制 | 第36-38页 |
5.1.1 界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含义 | 第36-37页 |
5.1.2 明确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 | 第37页 |
5.1.3 明确运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法律选择规则 | 第37-38页 |
5.2 从程序上对公共秩序制度的适用予以限制 | 第38-41页 |
5.2.1 建立法官自由裁量权公示制度 | 第39页 |
5.2.2 建立当事人监督制度 | 第39页 |
5.2.3 建立审级监督和审判监督制度 | 第39-40页 |
5.2.4 建立公共秩序案例指导制度 | 第40页 |
5.2.5 建立法官定期考核培训制度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