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纳米材料的自组装 | 第12-16页 |
1.1.1 自组装的意义 | 第12-13页 |
1.1.2 自组装技术的分类 | 第13-16页 |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界面的自组装 | 第16-22页 |
1.2.1 固液界面自组装 | 第16-19页 |
1.2.2 气液界面自组装 | 第19-20页 |
1.2.3 液液界面自组装 | 第20-22页 |
1.3 液液界面自组装贵金属纳米单元在SERS中的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1.3.1 SERS检测技术概述 | 第22-26页 |
1.3.2 毒品SERS检测方面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3 液液界面SERS定量检测方面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2章 AuNRs在液液界面的致密有序自组装及其快速获取研究 | 第38-56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39-40页 |
2.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装置 | 第40页 |
2.2.3 样品表征仪器 | 第40页 |
2.2.4 水相中CTAB包覆的AuNRs的合成 | 第40-41页 |
2.2.5 AuNRs的配体交换,从水相中的AuNRs@CTAB到乙醇相中的AuNRs@PVP | 第41页 |
2.2.6 AuNRs在环己烷/水界面的自组装及界面膜的转移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2.3.1 AuNRs在液液界面组装的原理 | 第41-46页 |
2.3.2 自然沉降法策略转移AuNRs在液液界面组装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 第46-51页 |
2.3.3 自然沉降法得到的AuNRs作为SERS活性基底的重现性 | 第51页 |
2.4 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第3章 液液界面2D自组装平台用于毒品SERS检测研究 | 第56-72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57页 |
3.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装置 | 第57-58页 |
3.2.3 样品表征仪器 | 第58页 |
3.2.4 尿样中毒品的纯化 | 第58-59页 |
3.2.5 2D自组装SERS检测平台的建立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3.3.1 2D SERS平台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 第59-60页 |
3.3.2 2D SERS平台的搭建及在毒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60-61页 |
3.3.3 2D组装SERS平台原位检测毒品的灵敏性和重现性 | 第61-63页 |
3.3.4 2D组装SERS平台单相单组分毒品检测 | 第63-64页 |
3.3.5 2D组装SERS平台双相双组分毒品检测 | 第64-66页 |
3.4 总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4章 Au@IS@Ag NPs的液液界面自组装及其用于SERS定量检测研究 | 第72-92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4.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73页 |
4.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装置 | 第73页 |
4.2.3 尺寸较为均一的AuNPs的合成 | 第73-74页 |
4.2.4 内标分子修饰Au@IS NPs的制备 | 第74页 |
4.2.5 不同厚度Ag壳层的Au@IS@AgNPs的制备 | 第74页 |
4.2.6 样品表征仪器 | 第74-7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7页 |
4.3.1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75-80页 |
4.3.2 Au@IS@Ag NPs样品的XPS表征 | 第80-81页 |
4.3.3 模型体系的SERS界面定量检测分析 | 第81-84页 |
4.3.4 水体中抗生素的定量检测 | 第84-87页 |
4.4 总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