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四川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宜居性改造研究--以雅安望鱼古镇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1.2 概念释义、内容界定第15-18页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1.2.2 本文研究内容界定第17-18页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四川传统民居的理论研究第18-19页
        1.3.2 传统民居改造的理论研究第19-20页
        1.3.3 国内传统民居改造的发展历程第20-21页
        1.3.4 国外旧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第21页
        1.3.5 国内建筑宜居性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6 简要评述第22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1.5 可行性探讨和创新性第25-26页
        1.5.1 可行性第25页
        1.5.2 创新性第25-26页
第2章 四川传统民居的特点和改造现状第26-47页
    2.1 四川传统民居的概述第26-27页
    2.2 四川传统民居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第27-28页
        2.2.1 地理环境特征第27-28页
        2.2.2 地理气候特征第28页
    2.3 四川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特点第28-36页
        2.3.1 建筑平面布局特点第28-32页
        2.3.2 建筑空间组合特点第32-33页
        2.3.3 建筑结构特点第33-36页
    2.4 传统民居改造的概述第36-47页
        2.4.1 传统民居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第36-38页
        2.4.2 传统民居改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第38-45页
        2.4.3 四川传统民居改造的价值第45-46页
        2.4.4 当代四川传统民居发展遇到的困境第46-47页
第3章 四川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宜居性现状及改造措施第47-64页
    3.1 建筑宜居性的概述第47-50页
        3.1.1 宜居性的概念和定义第47-48页
        3.1.2 “宜居”的历史演变第48-50页
        3.1.3 建筑宜居性的内容第50页
    3.2 四川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宜居性概述第50-51页
    3.3 民居宜居——关于潮湿方面的问题第51-55页
        3.3.1 潮湿问题成因第51-53页
        3.3.2 优化改造措施第53-55页
    3.4 民居宜居——关于采光方面的问题第55-59页
        3.4.1 采光问题成因第55-57页
        3.4.2 优化改造措施第57-59页
    3.5 民居宜居——关于通风方面的问题第59-64页
        3.5.1 建筑通风的相关理论第59-61页
        3.5.2 通风问题成因第61-62页
        3.5.3 优化改造措施第62-64页
第4章 望鱼古镇概况及宜居性调研第64-93页
    4.1 望鱼古镇实地调研第64-66页
        4.1.1 调研对象的选择第64页
        4.1.2 实地调研的目的和方法第64-66页
    4.2 望鱼古镇的概况第66-75页
        4.2.1 区位地理条件第66-67页
        4.2.2 地域自然条件第67-68页
        4.2.3 历史沿革第68-69页
        4.2.4 空间布局特点第69-73页
        4.2.5 建筑风貌特点第73-74页
        4.2.6 建筑结构特点第74-75页
    4.3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独特性与代表性第75-76页
        4.3.1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独特性第75页
        4.3.2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代表性第75-76页
    4.4 望鱼古镇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第76-79页
        4.4.1 望鱼古镇居民的生活现状第76-77页
        4.4.2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功能的缺陷第77-79页
    4.5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受损情况第79-80页
        4.5.1 望鱼古镇场地受损情况第79页
        4.5.2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受损情况第79-80页
    4.6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使用现状第80-84页
    4.7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室内环境分析第84-92页
        4.7.1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防潮问题第84-88页
        4.7.2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采光问题第88-91页
        4.7.3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的通风问题第91-92页
    4.8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改造实践第93-117页
    5.1 项目背景概述第93-97页
        5.1.1 政策支持下的望鱼古镇保护第93-94页
        5.1.2 传统民居改造实体选择第94-97页
    5.2 改造的目标、原则和依据第97-102页
        5.2.1 改造的目标第97-98页
        5.2.2 改造的原则第98-99页
        5.2.3 改造的依据第99-102页
    5.3 建筑功能的宜居性改造第102-108页
        5.3.1 改造前建筑功能分析第102-104页
        5.3.2 改造后建筑功能分析第104-108页
    5.4 建筑结构的宜居性改造第108-110页
    5.5 建筑防潮的宜居性改造第110-112页
    5.6 建筑采光的宜居性改造第112-114页
    5.7 建筑通风的宜居性改造第114-115页
    5.8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1页
    6.1 研究成果总结第117-119页
    6.2 研究的展望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附录Ⅰ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生活宜居性调查问卷表第125-127页
附录Ⅱ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宜居性数据测量统计表第127-131页
附录Ⅲ 望鱼古镇传统民居单体调查表第131-13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臂架变形补偿的混凝土泵车臂架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长余辉发光粉的制备及其在发光混凝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