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红楼梦》研究与评论论文

贾探春形象阐释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1页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第二节 贾探春形象阐释史研究综述第9-11页
第二章 清代丰富多彩的阐释第11-24页
    第一节 脂砚斋评探春:基础和方向第11-13页
    第二节 评点派评探春:褒贬与深入第13-20页
        一、姚燮第14-15页
        二、王希廉第15-16页
        三、张新之第16-18页
        四、涂瀛第18页
        五、其余评点家第18-20页
    第三节 题咏派评探春:欣赏与感伤第20-24页
第三章 1911-1949:民国期间探春研究的观念交锋第24-35页
    第一节 中国式家庭悲剧的界说第25-26页
    第二节 探春改革精神的弘扬第26-27页
    第三节 探春“政治风度”的论析第27-30页
    第四节 探春结局阐释的影响第30-31页
    第五节 旧派文人对探春的道德批判第31-35页
        一、王伯沆第32-33页
        二、陈其泰第33-35页
第四章 1949-1980:新中国政治背景下探春解读的差异性第35-46页
    第一节 辩证分析—封建社会的改革者第35-39页
    第二节 极度贬斥—封建社会的卫道夫第39-42页
    第三节 延续的论争第42-44页
    第四节 台湾、香港及海外学者:不同政治背景下的阐释第44-46页
第五章 1980—: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阐释第46-55页
    第一节 多元文化和多元审美视角下的探春第46-50页
        一、探春的管理思想第46-47页
        二、探春意象阐释第47-48页
        三、主体性思潮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第48-49页
        四、探春阐释的悲剧意蕴第49-50页
    第二节 结局的多种猜测第50-52页
        一、海外王妃第50-51页
        二、国内王妃第51页
        三、粤海姬子第51-52页
    第三节 现代戏曲对探春形象的阐释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罗·奥斯特作品的“追寻”主题研究
下一篇:清代《暗香》《疏影》同题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