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北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北极环境的现状及影响第9-15页
    1.1 北极环境的剧烈变化第9-11页
        1.1.1 北极气候的变化第9-10页
        1.1.2 北极动植物的变化第10页
        1.1.3 北极原住民生活的变化第10-11页
    1.2 北极环境剧变的直接原因第11-13页
        1.2.1 气候因素第11页
        1.2.2 人为因素第11-13页
    1.3 北极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第13-15页
第二章 与北极环境保护有关的现行法律及不足第15-22页
    2.1 与北极环境保护有关的现行法律第15-20页
        2.1.1 与北极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第15-16页
        2.1.2 北极八国保护北极环境的国内法第16-17页
        2.1.3 国际组织有关北极环境保护的规定第17-20页
    2.2 北极环境保护现行法律的不足第20-22页
        2.2.1 “软硬兼施”治理模式缺乏约束力第20-21页
        2.2.2 北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完整性第21-22页
第三章 北极环境保护的法律应对第22-38页
    3.1 北极环境保护的途径选择第22-27页
        3.1.1 北极八国国内立法途径第22-23页
        3.1.2 参考南极条约建立统一的北极公约第23-24页
        3.1.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硬法治理模式第24-25页
        3.1.4 软法治理北极环境第25-27页
    3.2 加强北极理事会在北极环境保护事务中的作用第27-30页
        3.2.1 选择北极理事会管理北极环境保护事务第27-28页
        3.2.2 北极理事会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第28-30页
    3.3 完善北极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第30-33页
        3.3.1 北极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第31-32页
        3.3.2 北极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第32-33页
    3.4 构建北极污染防治体系的整体机制第33-38页
        3.4.1 北极污染防治体系第33-37页
        3.4.2 北极污染防治体系的完善第37-38页
第四章 新契机下中国对北极环境保护问题的参与第38-41页
    4.1 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国的意义第38-39页
        4.1.1 切合我国北极政策的需要第38页
        4.1.2 避免北极事务的本土化第38-39页
    4.2 中国参与北极环境保护问题的方式和建议第39-41页
        4.2.1 积极参与构建和完善北极生态安全机制第39页
        4.2.2 制定国家层面的北极环境变化应对策略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DLVO理论解析不同溶液条件下多糖微滤膜污染行为
下一篇:第二松花江跨界断面输入响应模型构建及水质变化灵敏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