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沉水植物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沉水植物的作用 | 第11-14页 |
1.1.2. 沉水植物衰退现状及原因 | 第14-15页 |
1.2. 生物质炭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2.1. 生物质炭的定义与来源 | 第15-17页 |
1.2.2. 生物质炭的性质 | 第17-19页 |
1.2.3. 生物质炭的应用 | 第19-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研究创新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生物质炭对苦草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 第25-41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6页 |
2.2.3. 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2.2.4.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2.3.1. 两种粒径生物质炭理化特征的表征 | 第28-29页 |
2.3.2. 生物质炭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3. 不同营养添加水平下生物质炭对苦草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 第31-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改性生物质炭基质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 第41-59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6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42-43页 |
3.2.3. 试验设计 | 第43-45页 |
3.2.4. 指标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3.3.1. 改性与未改性生物质炭理化特征的表征 | 第46-47页 |
3.3.2. 改性与否生物质炭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3. 生物质炭改性与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 第49-53页 |
3.3.4. 生物质炭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3-56页 |
3.4. 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添加生物质炭底泥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 第59-75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59-60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60页 |
4.2.3. 试验设计 | 第60-61页 |
4.2.4. 指标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4.3.1. 添加生物质炭底泥对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2. 添加生物质炭对底泥全氮、全磷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3. 添加生物质炭底泥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 第65-70页 |
4.3.4. 不同基质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 第70-73页 |
4.4.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