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复合陶瓷涂层 | 第16-18页 |
1.3 Fe_2O_3/Al复合粉体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壳/核复合粉体(core-shell structure particles) | 第19-25页 |
1.4.1 包覆机理 | 第19-20页 |
1.4.2 核壳结构粉体制备方法 | 第20-25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27-37页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7-28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8页 |
2.3 技术路线及实验过程 | 第28-34页 |
2.3.1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3.2 化学沉淀法制备Fe_2O_3/Al复合粉体 | 第29-31页 |
2.3.3 Fe_2O_3/Fe/Al复合粉体的制备 | 第31-33页 |
2.3.4 复合涂层的制备 | 第33-34页 |
2.4 测试与表征 | 第34-37页 |
2.4.1 形貌分析 | 第34页 |
2.4.2 物相分析 | 第34-35页 |
2.4.3 氧化铁包覆效率及质量分数测定 | 第35页 |
2.4.4 Fe/Al复合粉体的密度和铁含量测定 | 第35页 |
2.4.5 抗热震性测试 | 第35-36页 |
2.4.6 气孔率的测定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化学沉淀法制备Fe_2O_3包覆Al复合粉体 | 第37-53页 |
3.1 Fe_2O_3包覆Al复合粉体制备原理及包覆过程 | 第37-39页 |
3.1.1 Fe_2O_3包覆Al复合粉体的制备原理 | 第37-38页 |
3.1.2 Fe_2O_3包覆Al复合粉体的包覆过程 | 第38-39页 |
3.2 Fe~(2+)浓度对复合粉体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反应物配比对复合粉体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反应时间对复合粉体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反应温度对复合粉体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粉体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3.7 铝粉粒径大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3.8 煅烧温度对氧化铁转变的影响 | 第47-48页 |
3.9 Fe_2O_3/Al复合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48-49页 |
3.10 复合粉体的成分分析 | 第49-51页 |
3.11 EDS能谱分析 | 第51页 |
3.12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Fe_2O_3/Fe/Al复合粉体的制备 | 第53-67页 |
4.1 化学镀法制备Fe包覆Al复合粉体 | 第53-61页 |
4.1.1 Fe包覆Al复合粉体的制备原理 | 第53-54页 |
4.1.2 反应温度对Fe/Al复合粉体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3 表面活性剂对Fe/Al复合粉体的影响 | 第55-57页 |
4.1.4 铝粉粒径对Fe/Al复合粉体的影响 | 第57-59页 |
4.1.5 Fe/Al复合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59-60页 |
4.1.6 Fe/Al复合粉体的物相分析 | 第60-61页 |
4.1.7 Fe/Al复合粉体的EDS分析 | 第61页 |
4.2 化学沉淀法制备Fe_2O_3/Fe/Al复合粉体 | 第61-65页 |
4.2.1 Fe_2O_3/Fe/Al复合粉体的物相分析 | 第62-63页 |
4.2.2 Fe_2O_3/Fe/Al复合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63-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反应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 第67-77页 |
5.1 涂层的成分分析 | 第67-69页 |
5.2 涂层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5.3 涂层的抗热震性 | 第71-73页 |
5.4 涂层的气孔率 | 第73-74页 |
5.5 涂层的结合强度 | 第74-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81页 |
6.1 结论 | 第77-7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