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项目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1 海底沉积物采样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沉积物孔隙水采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3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2章 原位采样柱整体方案及结构设计 | 第19-45页 |
2.1 装置整体方案设计 | 第19-25页 |
2.1.1 原位采样柱技术要求 | 第19-20页 |
2.1.2 原位采样柱方案分析 | 第20页 |
2.1.3 原位采样柱方案确定 | 第20-22页 |
2.1.4 原位采样柱工作原理 | 第22页 |
2.1.5 原位采样柱相关参数设计 | 第22-25页 |
2.2 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 | 第25-43页 |
2.2.1 高真空电磁阀设计 | 第25-31页 |
2.2.2 接插式缆线设计 | 第31-34页 |
2.2.3 进水口镶件设计 | 第34-35页 |
2.2.4 过滤三网层设计 | 第35-37页 |
2.2.5 电磁阀安装筒设计 | 第37-38页 |
2.2.6 取样筒设计 | 第38-40页 |
2.2.7 双卡箍设计 | 第40-41页 |
2.2.8 外壳筒设计 | 第41-42页 |
2.2.9 底座设计 | 第42-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原位采样柱仿真研究 | 第45-61页 |
3.1 基于Workbench对采样柱的静力学分析 | 第45-53页 |
3.1.1 ANSYS Workbench软件的介绍 | 第45页 |
3.1.2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理论 | 第45页 |
3.1.3 采样柱三维模型的创建 | 第45-47页 |
3.1.4 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47页 |
3.1.5 材料属性的添加 | 第47页 |
3.1.6 网格模型的划分 | 第47-48页 |
3.1.7 载荷约束的施加 | 第48-49页 |
3.1.8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49-53页 |
3.2 采样柱过滤孔外部流场分析 | 第53-60页 |
3.2.1 FLUENT软件的介绍 | 第53-54页 |
3.2.2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 第54-55页 |
3.2.3 过滤孔外部流场三维模型的创建 | 第55页 |
3.2.4 流场网格划分 | 第55-56页 |
3.2.5 边界条件和计算模型设置 | 第56-57页 |
3.2.6 不同孔径过滤孔外部流场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原位采样柱优化设计 | 第61-79页 |
4.1 优化设计基础 | 第61-64页 |
4.1.1 优化设计的原理简介 | 第61-62页 |
4.1.2 优化设计的类型概述 | 第62-63页 |
4.1.3 优化设计的步骤分析 | 第63-64页 |
4.2 采样柱外壳筒的响应曲面优化 | 第64-71页 |
4.2.1 Design Exploration概述 | 第64-65页 |
4.2.2 外壳筒优化参数变量的确定 | 第65-66页 |
4.2.3 外壳筒参数变量与设计点之间的关系 | 第66-69页 |
4.2.4 外壳筒优化参数变量灵敏度分析 | 第69页 |
4.2.5 外壳筒输入输出参数变量之间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6 外壳筒优化设计后的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4.3 采样柱底座的响应曲面优化 | 第71-77页 |
4.3.1 底座优化参数变量的确定 | 第71-72页 |
4.3.2 底座参数变量与设计点之间的关系 | 第72-75页 |
4.3.3 底座优化参数变量灵敏度分析 | 第75页 |
4.3.4 底座输入输出参数变量之间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5 底座优化设计后的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原位采样柱过滤性能试验研究 | 第79-87页 |
5.1 海泥粒度检测分析 | 第79-82页 |
5.2 原位采样柱过滤性能试验 | 第82-85页 |
5.2.1 试验装置构成 | 第82-83页 |
5.2.2 试验测试原理 | 第83页 |
5.2.3 试验测试步骤 | 第83-85页 |
5.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87-8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