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依据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24页 |
2.1 新媒体概念界定 | 第16-22页 |
2.1.1 新媒体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 第17-18页 |
2.1.3 新媒体的主要形式 | 第18-20页 |
2.1.4 新媒体的重要功能 | 第20-22页 |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 第22页 |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2-24页 |
3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4-28页 |
3.1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4-26页 |
3.1.1 为大学生提供新的知识补充 | 第24页 |
3.1.2 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实践方式 | 第24-25页 |
3.1.3 为大学生提供新的内化方式 | 第25-26页 |
3.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6-28页 |
3.2.1 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 | 第26页 |
3.2.2 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3 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 第27-28页 |
4 大学生群体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28-34页 |
4.1 大学生群体特征 | 第28-30页 |
4.1.1 思想特征 | 第28页 |
4.1.2 认识特征 | 第28-29页 |
4.1.3 心理特征 | 第29-30页 |
4.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30-34页 |
4.2.1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 第30-31页 |
4.2.2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调、效率低 | 第31页 |
4.2.3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 | 第31-34页 |
5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34-42页 |
5.1 搭建平台,推进新媒体环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第34-35页 |
5.1.1 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领社会思潮 | 第34页 |
5.1.2 推进校园新媒体文化建设,凝聚学生力量 | 第34-35页 |
5.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体素养 | 第35-37页 |
5.2.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 第35-36页 |
5.2.2 发挥多种传媒优势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 第36-37页 |
5.3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 第37-38页 |
5.3.1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 第37页 |
5.3.2 提倡健康的传媒道德 | 第37-38页 |
5.4 改革创新,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 | 第38-42页 |
5.4.1 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 第38-39页 |
5.4.2 注重网络道德教育,健全网络监管制度 | 第39-42页 |
6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