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12-16页 |
1.1.1 密码学的发展以及演进 | 第13-15页 |
1.1.2 分组密码白盒实现及其最新进展 | 第15-16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17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分组密码和白盒密码及其安全性 | 第18-30页 |
2.1 分组密码 | 第18-22页 |
2.1.1 高级加密标准AES | 第18-22页 |
2.2 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 第22-24页 |
2.2.1 无条件安全性 | 第22-23页 |
2.2.2 计算安全性 | 第23-24页 |
2.3 Kerckhoffs假设 | 第24页 |
2.4 攻击模型 | 第24-27页 |
2.4.1 黑盒模型 | 第25-26页 |
2.4.2 灰盒模型 | 第26页 |
2.4.3 白盒模型 | 第26-27页 |
2.5 白盒密码 | 第27-28页 |
2.6 白盒安全性 | 第28页 |
2.7 本章总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查找表的白盒AES实现及其相应的攻击 | 第30-40页 |
3.1 Chow等人的白盒AES实现 | 第30-33页 |
3.2 BGE攻击 | 第33-34页 |
3.3 Xiao-Lai白盒AES实现 | 第34-37页 |
3.4 De Mulder等人的攻击 | 第37-38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一种新的基于 16 to 32-bit查找表的非线性混淆方案 | 第40-50页 |
4.1 步骤3中使用的查找表nTMC | 第40-41页 |
4.2 步骤1中使用的查找表TSR | 第41-44页 |
4.3 步骤2中使用的查找表TXOR和TXOR3 | 第44-47页 |
4.4 解密过程 | 第47-48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新方案的性能及白盒安全性分析 | 第50-56页 |
5.1 算法实现的性能 | 第50-51页 |
5.2 算法实现的白盒安全性衡量指标 | 第51-54页 |
5.2.1 算法实现在BGE攻击下的安全性 | 第52-53页 |
5.2.2 算法实现在De Mulder等人提出的攻击下的安全性 | 第53-54页 |
5.3 本章总结 | 第54-56页 |
全文总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