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1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1 山地城市公园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第15页
        1.1.2 山地城市公园现状及存在的生态问题第15-16页
        1.1.3 传统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应用于山地城市公园的局限与不足第16页
        1.1.4 山地城市公园与生态学系统性联系纽带的缺乏第16-17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1.2.1 山地第17页
        1.2.2 公园第17-18页
        1.2.3 山地城市公园第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1 从规划设计角度寻求解决山地城市公园生态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第18页
        1.3.2 对生态学和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交叉理论的探索第18页
        1.3.3 建构一个系统的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框架第18-19页
        1.3.4 完善和补充山地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理论体系第19页
    1.4 研究对象第19页
    1.5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1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第19页
        1.5.2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要素分析方法研究第19-20页
        1.5.3 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格局规划的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第20页
        1.5.4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框架的建构第20页
    1.6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6.1 文献综述法第20页
        1.6.2 实地调研法第20页
        1.6.3 归纳总结法第20页
        1.6.4 交叉理论比较法第20-21页
        1.6.5 层次分析法第21页
    1.7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研究进展第23-41页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3-30页
        2.1.1 传统理念下的山地城市公园研究进展第23-27页
        2.1.2 生态视角下的山地城市公园研究进展第27-30页
    2.2 与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相关的生态学理论第30-35页
        2.2.1 与山地城市公园景观格局相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0-34页
        2.2.2 与山地城市公园植物规划布局相关的植被生态学理论第34-35页
    2.3 与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相关的生态学分析方法第35-41页
        2.3.1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35-37页
        2.3.2 生态适宜性分析第37-41页
3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要素分析方法研究第41-85页
    3.1 地形地貌的分析方法研究第41-61页
        3.1.1 山地城市公园地形地貌的空间类型及其合理利用第41-48页
        3.1.2 地形地貌与山地城市公园总体空间布局的耦合性设计第48-55页
        3.1.3 基于地形因子的山地城市公园地形地貌的改造与利用方式第55-60页
        3.1.4 小结——地形地貌的分析方法策略框架第60-61页
    3.2 植被的分析方法研究第61-72页
        3.2.1 山地城市公园的植被特征及其基于生态观的规划布局原则第61-63页
        3.2.2 山地城市公园原生植被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第63-66页
        3.2.3 基于自然生境条件的山地城市公园植被群落布局策略第66-71页
        3.2.4 小结——植被的分析方法策略框架第71-72页
    3.3 水系的分析方法研究第72-85页
        3.3.1 山地城市公园水景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第72-74页
        3.3.2 基于生态观的水景规划设计策略第74-78页
        3.3.3 水源地的保护策略第78-80页
        3.3.4 水质的保持途径第80-84页
        3.3.5 小结——水系的分析方法策略框架第84-85页
4 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格局规划的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第85-121页
    4.1 山地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规划概述第85-89页
        4.1.1 空间格局的概念及特点第85页
        4.1.2 空间格局规划的基本原则第85-87页
        4.1.3 空间格局规划的基本方法第87-89页
    4.2 基于垂直生态过程分析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格局规划方法第89-108页
        4.2.1 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子第89-94页
        4.2.2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山地城市公园生态分区方法第94-101页
        4.2.3 生态适宜性分析第101-108页
    4.3 基于水平生态过程分析的山地城市公园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第108-117页
        4.3.1 山地城市公园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第108-111页
        4.3.2 山地城市公园水平扩散分析第111-117页
    4.4 基于垂直和水平生态过程相叠加的公园空间规划布局策略第117-120页
        4.4.1 山地城市公园多因子叠加综合分析第117页
        4.4.2 基于叠加综合分析的重庆鸿恩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布局第117-120页
    4.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5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框架的构建第121-143页
    5.1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第121-129页
        5.1.1 二者设计程序的对比研究第121-126页
        5.1.2 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不足第126-127页
        5.1.3 生态学规划设计方法的优势第127-129页
    5.2 寻求生态学方法和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之间的平衡点第129-136页
        5.2.1 山地城市公园物质空间要素与生态要素的内涵联系第129-130页
        5.2.2 生态学方法与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相融合的原则第130-132页
        5.2.3 将生态学方法引入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途径第132-133页
        5.2.4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研究对策第133-136页
    5.3 与传统方法相融合的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生态学方法框架第136-141页
        5.3.1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和步骤第137-139页
        5.3.2 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学方法理论构架第139-141页
    5.4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6 结语第143-147页
    6.1 论文结论第143-144页
    6.2 论文不足第144-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5页
附录第155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的规则建立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研究--以重庆四面山戴斯大酒店为例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