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空气质量指数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江苏省大气环境背景 | 第19-20页 |
2.1.1 江苏省自然环境特征 | 第19页 |
2.1.2 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 第19-20页 |
2.1.3 江苏省能源利用特征 | 第20页 |
2.2 理论方法介绍 | 第20-22页 |
2.2.1 空气质量指数AQI | 第20-21页 |
2.2.2 地统计学背景 | 第21-22页 |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2-24页 |
2.3.1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2.3.2 投影坐标 | 第22-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AQI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25-33页 |
3.1 空气环境总体状况 | 第25-26页 |
3.2 季节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3.3 周末效应 | 第27-29页 |
3.4 AQI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 第29-31页 |
3.5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AQI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3-43页 |
4.1 空间权重的确定 | 第33-36页 |
4.1.1 基于邻近概念的空间权重矩阵 | 第34-35页 |
4.1.2 基于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 | 第35页 |
4.1.3 K值最邻近空间矩阵 | 第35-36页 |
4.2 自相关测度 | 第36-42页 |
4.2.1 全域空间自相关 | 第36-38页 |
4.2.2 局域空间自相关 | 第38-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AQI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 第43-51页 |
5.1 空间变异理论 | 第43-44页 |
5.1.1 协方差函数 | 第43页 |
5.1.2 半变异函数 | 第43页 |
5.1.3 变异分析 | 第43-44页 |
5.2 探索性数据分析 | 第44-48页 |
5.2.1 数据的正态分布探索 | 第45-46页 |
5.2.2 数据的趋势效应探索 | 第46-48页 |
5.3 克里金插值 | 第48-50页 |
5.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AQI空间插值分析 | 第51-69页 |
6.1 插值方法比较 | 第51-63页 |
6.1.1 趋势面模型 | 第52-53页 |
6.1.2 泰森多边形 | 第53-55页 |
6.1.3 反距离加权法 | 第55-57页 |
6.1.4 普通克里金法 | 第57-59页 |
6.1.5 径向基函数法 | 第59-62页 |
6.1.6 最小曲率法 | 第62-63页 |
6.2 插值方法比较 | 第63-66页 |
6.3 大气污染的预警及治理建议 | 第66-67页 |
6.4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结论 | 第69-70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