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木结构传统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5页 |
1.2.1 木结构传统民居的类型 | 第10-11页 |
1.2.2 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 | 第11-12页 |
1.2.3 木结构传统民居的主要震害 | 第12-15页 |
1.3 木结构民居的抗震加固技术 | 第15-20页 |
1.3.1 主要加固技术 | 第15-18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木结构传统民居振动台试验设计与模型制作 | 第23-45页 |
2.1 模型的设计 | 第23-31页 |
2.1.1 设计依据 | 第23页 |
2.1.2 原型概况 | 第23-25页 |
2.1.3 模型缩尺比及相似关系 | 第25-26页 |
2.1.4 模型概况及加固措施 | 第26-31页 |
2.2 模型制作 | 第31-37页 |
2.2.1 模型材料与加固材料 | 第31-32页 |
2.2.2 制作过程 | 第32-34页 |
2.2.3 模型加固过程 | 第34-37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37-43页 |
2.3.1 试验装置 | 第37-38页 |
2.3.2 测试内容和传感器布置 | 第38-40页 |
2.3.3 试验地震波的选择 | 第40-42页 |
2.3.4 试验步骤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振动台试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 第45-75页 |
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情况 | 第45-52页 |
3.2 模型破坏的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3.2.1 围护墙裂缝的产生和分析 | 第52-53页 |
3.2.2 木构架节点及其他破坏情况 | 第53-54页 |
3.3 模型的动力特性 | 第54-56页 |
3.4 模型加速度反应 | 第56-63页 |
3.4.1 模型加速度放大系数 | 第56-62页 |
3.4.2 模型屋顶绝对加速度时程曲线 | 第62-63页 |
3.5 模型位移反应 | 第63-68页 |
3.5.1 模型层间位移时程曲线 | 第63-65页 |
3.5.2 模型层间位移最大值和位移角 | 第65-67页 |
3.5.3 模型的扭转变形 | 第67-68页 |
3.6 木结构传统民居原型加固后的地震反应与抗震性能分析 | 第68-72页 |
3.6.1 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68页 |
3.6.2 结构的加速度反应 | 第68-69页 |
3.6.3 结构位移反应 | 第69-70页 |
3.6.4 原型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3.6.5 木结构传统民居原型加固建议 | 第71-7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4 木结构传统民居加固的经济性分析 | 第75-79页 |
4.1 概述 | 第75页 |
4.2 造价分析模型 | 第75-77页 |
4.3 造价计算与分析 | 第77-79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79-83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