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9-11页 |
| ·边坡监测预测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 ·边坡监测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现阶段边坡位移预测的相关方法 | 第13-15页 |
| ·边坡稳定性预测的相关应用软件 | 第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项目概况与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16-35页 |
|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项目概况 | 第16-18页 |
|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情况 | 第16页 |
|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的地质条件 | 第16页 |
| ·气象及水文条件 | 第16-17页 |
|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变形机理分析 | 第17-18页 |
|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监测成果 | 第18-33页 |
|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位移计的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 ·位移计的组成 | 第19-20页 |
| ·三点位移计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 ·边坡内位移监测布置 | 第21-26页 |
| ·监测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依据 | 第21页 |
| ·监测断面选择原则 | 第21页 |
| ·监测仪器布置原则 | 第21-22页 |
|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内位移监测布置 | 第22-26页 |
| ·位移计的施工埋设 | 第26-27页 |
| ·位移计的观测方法 | 第27页 |
| ·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27-33页 |
| ·监测成果概述 | 第27-29页 |
| ·监测成果分析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边坡监测分析算法研究 | 第35-47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5-38页 |
| ·灰色系统的概念 | 第35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 ·灰色预测数据的内涵特点 | 第36-38页 |
| ·GM建模原理 | 第38-39页 |
| ·GM(1,1)预测的一般过程 | 第39-42页 |
| ·模型的改进 | 第42-44页 |
| ·改进的必要性及其原理 | 第42页 |
| ·改进的GM(1,1)模型 | 第42-44页 |
| ·改进后的GM(1,1)模型在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安全监测项目中的应用方案研究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桐子林水电站右岸改线公路高边坡位移监测数据管理及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61页 |
| ·开发环境VISUAL BASIC 6.0简介 | 第47-48页 |
| ·Visual Basic 6.0概述 | 第47页 |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8-49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8页 |
| ·系统流程 | 第48-49页 |
| ·系统目标 | 第49页 |
| ·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 第49页 |
| ·用户登录和系统界面 | 第49-51页 |
| ·边坡基本信息 | 第51页 |
| ·位移监测数据管理 | 第51-53页 |
| ·数据查询 | 第52页 |
| ·数据添加、修改及删除 | 第52-53页 |
| ·曲线图 | 第53页 |
| ·位移预测 | 第53-56页 |
| ·位移预测流程图 | 第53-54页 |
| ·数据设置 | 第54-56页 |
| ·工程应用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