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公务员“亚腐败”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亚腐败”问题的概述与理论分析 | 第14-21页 |
| 第一节 概述 | 第14-17页 |
| 一、概念 | 第14-16页 |
| 二、特征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 一、权力制约理论 | 第17-18页 |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页 |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 四、利益冲突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我国“亚腐败”问题的主要类型、危害与成因 | 第21-31页 |
| 第一节 主要类型 | 第21-23页 |
| 一、挥霍浪费型 | 第21页 |
| 二、形象工程型 | 第21-22页 |
| 三、人情交往型 | 第22页 |
| 四、吃拿卡要型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危害 | 第23-26页 |
| 一、政府公信力降低 | 第23页 |
| 二、行政成本扩张 | 第23-24页 |
| 三、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 第24页 |
| 四、“亚腐文化”盛行 | 第24-26页 |
| 第三节 成因 | 第26-31页 |
| 一、权力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26-27页 |
| 二、传统文化讲求官本位和熟人社会 | 第27-29页 |
| 三、公共权力体系缺乏有效监督 | 第29页 |
| 四、社会运行秩序存在体制机制漏洞 | 第29-30页 |
| 五、法律体系厉而不严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国外防治“亚腐败”的做法及借鉴 | 第31-41页 |
| 第一节 国外的经验 | 第31-39页 |
| 一、北欧 | 第31-34页 |
| 二、美国 | 第34-35页 |
| 三、日本 | 第35-37页 |
| 四、新加坡 | 第37-39页 |
| 第二节 对我国的借鉴 | 第39-41页 |
| 一、建立严密的预防机制 | 第39-40页 |
| 二、建立综合的监督体系 | 第40页 |
| 三、提高公务员素质 | 第40页 |
| 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我国“亚腐败”问题的防治对策 | 第41-54页 |
| 第一节 现有做法及趋势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对策 | 第42-54页 |
| 一、建立预防体系 | 第42-45页 |
| 二、规范权力运行 | 第45-47页 |
| 三、提高“亚腐败”违法成本 | 第47-51页 |
| 四、构建综合监督体系 | 第51-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