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爆炸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大坝抗爆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大坝抗爆基本理论 | 第19-37页 |
2.1 炸药在不同介质中的爆炸过程 | 第19-26页 |
2.1.1 水下爆炸 | 第19-22页 |
2.1.2 空中爆炸 | 第22-24页 |
2.1.3 混凝土介质中爆炸 | 第24-26页 |
2.2 混凝土及坝基岩体的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 | 第26-29页 |
2.2.1 混凝土非线性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 第26-28页 |
2.2.2 坝基岩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 | 第28-29页 |
2.3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第29-31页 |
2.3.1 炮轰产物的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第29-31页 |
2.3.2 水的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第31页 |
2.3.3 空气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第31页 |
2.4 基于 LS-DYNA 的有限元计算理论 | 第31-35页 |
2.4.1 LS-DYNA 软件简介 | 第31-33页 |
2.4.2 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2.4.3 ALE 方法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不同爆炸方式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爆性能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大坝受袭的可能爆炸方式 | 第37-39页 |
3.3 全耦合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3.4 不同爆炸方式下混凝土重力坝抗爆特性分析 | 第40-50页 |
3.4.1 侵彻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大坝抗爆特性 | 第40-44页 |
3.4.2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大坝抗爆特性 | 第44-47页 |
3.4.3 空中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大坝抗爆特性 | 第47-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破坏模式分析 | 第51-60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水下爆炸全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4.3 全性能数值仿真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4.4 混凝土重力坝破坏模式分析 | 第53-59页 |
4.4.1 大坝破坏模式对炸弹起爆距离的敏感性分析 | 第53-55页 |
4.4.2 大坝破坏模式对炸弹起爆深度的敏感性分析 | 第55-57页 |
4.4.3 大坝破坏模式对炸弹药量的敏感性分析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爆性能 | 第60-72页 |
5.1 引言 | 第60-61页 |
5.2 全耦合模型建立 | 第61-63页 |
5.3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抗爆性能分析 | 第63-70页 |
5.3.1 大坝高度对大坝抗爆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5.3.2 库前水位对大坝抗爆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5.3.3 大坝体型对大坝抗爆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混凝土重力坝抗爆措施研究 | 第72-78页 |
6.1 引言 | 第72-73页 |
6.2 钢筋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 | 第73页 |
6.3 抗爆钢筋设计及全耦合模型建立 | 第73-75页 |
6.4 配筋后大坝动力响应及开裂破坏模式分析 | 第75-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8-81页 |
7.1 结论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