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农村公路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1.4.1 农村公路经济属性 | 第11页 |
1.4.2 农村公路的政府供给理论 | 第11-12页 |
1.4.3 农村公路筹资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现状探析 | 第13-22页 |
2.1 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2.1.1 陕西省地理、经济情况概述 | 第13页 |
2.1.2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 第13-15页 |
2.2 陕西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成果 | 第15-16页 |
2.3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筹资渠道分析 | 第16-22页 |
2.3.1 中央财政资金补助 | 第16-18页 |
2.3.2 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补助 | 第18-19页 |
2.3.3 交通规费资金补助 | 第19-20页 |
2.3.4 政策性银行贷款 | 第20页 |
2.3.5 “一事一议”筹资渠道 | 第20-21页 |
2.3.6 其他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资金预测分析 | 第22-35页 |
3.1 建养资金需求预测分析 | 第22-24页 |
3.1.1 建设资金需求预测 | 第22页 |
3.1.2 养护资金需求预测 | 第22-24页 |
3.2 建养资金供给预测分析 | 第24-33页 |
3.2.1 政府财政性资金供给预测 | 第24-25页 |
3.2.2 车购税资金供给预测 | 第25-27页 |
3.2.3 中央转移支付的燃油税资金供给预测 | 第27-32页 |
3.2.4 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供给预测 | 第32-33页 |
3.3 建养资金供需配比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陕西省农村公路筹资问题研究及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 | 第35-42页 |
4.1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筹资问题研究 | 第35-36页 |
4.1.1 资金需求量大,筹资渠道单一 | 第35页 |
4.1.2 重建轻养,养护投入严重不足 | 第35页 |
4.1.3 成品油税费改革使地方政府财权降低 | 第35-36页 |
4.1.4 农村公路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6页 |
4.2 国外农村公路筹资经验借鉴 | 第36-39页 |
4.2.1 美国农村公路 | 第36-37页 |
4.2.2 日本农村公路 | 第37页 |
4.2.3 印度农村公路 | 第37-38页 |
4.2.4 韩国农村公路 | 第38页 |
4.2.5 国外农村公路典型经验总结 | 第38-39页 |
4.3 国内其他省份筹资渠道借鉴 | 第39-42页 |
4.3.1 政策性银行贷款筹资 | 第39-40页 |
4.3.2 质押担保方式筹资 | 第40页 |
4.3.3 国内其他省份先进筹资渠道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第五章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筹集对策研究 | 第42-52页 |
5.1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筹集基本思路 | 第42页 |
5.2 加大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 | 第42-43页 |
5.2.1 中央财政预算资金 | 第42-43页 |
5.2.2 地方政府财政资金 | 第43页 |
5.3 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投入 | 第43-44页 |
5.3.1 车购税专项资金 | 第43-44页 |
5.3.2 中央燃油税专项资金 | 第44页 |
5.4 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 | 第44-47页 |
5.4.1 拓宽“一事一议”筹资渠道 | 第44-45页 |
5.4.2 以资源优势换取农村公路 | 第45页 |
5.4.3 利用公路沿线土地增值和服务业创收 | 第45-46页 |
5.4.4 公路沿线受益单位代理养护 | 第46页 |
5.4.5 发行公路建设彩票 | 第46-47页 |
5.5 发展政策性筹资渠道 | 第47-48页 |
5.5.1 国家优惠政策 | 第47页 |
5.5.2 政策性金融 | 第47页 |
5.5.3 争取国际扶贫开发项目,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 | 第47-48页 |
5.6 加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管理 | 第48-49页 |
5.6.1 制定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 | 第48页 |
5.6.2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 第48-49页 |
5.6.3 完善财务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 第49页 |
5.7 非政府组织参与陕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供给分析 | 第49-52页 |
5.7.1 非营利性 | 第50页 |
5.7.2 有效的监督 | 第50页 |
5.7.3 社会公信度高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