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论文--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矛盾研究

学位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目录第14-19页
绪论第19-3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9-21页
        二、 研究意义第21-24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24-30页
        一、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第24-27页
        二、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第27-30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0-33页
        一、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30-32页
        二、 研究方法第32-33页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3-35页
        一、 本文的创新点第33页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第33-35页
第一章 关于经济矛盾的理论基础第35-72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矛盾思想第35-37页
        一、 老子的矛盾思想第35-36页
        二、 魏源的矛盾思想第36-37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经济矛盾思想第37-53页
        一、 马克思的矛盾观第37-38页
        二、 毛泽东的经济矛盾观第38-42页
        三、 邓小平的经济矛盾观第42-46页
        四、 江泽民的经济矛盾观第46-51页
        五、 胡锦涛的经济矛盾观第51-53页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家的经济矛盾思想第53-61页
        一、 威廉·配第的经济矛盾思想第53-56页
        二、 亚当·斯密的经济矛盾思想第56-59页
        三、 哈耶克的经济矛盾思想第59-61页
    第四节 当代中国学者的矛盾理论第61-72页
        一、 中国经济学者的经济矛盾理论第61-62页
        二、 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矛盾理论第62-66页
        三、 中国政治学者的政治矛盾理论第66-72页
第二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矛盾理论第72-89页
    第一节 经济矛盾的基本理论第72-79页
        一、 经济矛盾的定义和内涵第72-73页
        二、 经济矛盾的性质第73-76页
        三、 经济矛盾的类型第76-79页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矛盾产生的原因第79-85页
        一、 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第79-81页
        二、 经济体制发展不健全第81-82页
        三、 政府经济职能的缺失第82-84页
        四、 市场主体的利益博弈第84-85页
    第三节 和谐社会建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矛盾第85-89页
        一、 和谐经济理论研究第85-87页
        二、 和谐经济论与经济矛盾论第87-89页
第三章 基础性经济矛盾第89-114页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第89-99页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矛盾第89-94页
        二、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矛盾第94-99页
    第二节 公有与私有的矛盾第99-103页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与公有制第99-100页
        二、 市场经济体制与私有制第100-102页
        三、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第102-103页
    第三节 分配制度的矛盾第103-105页
        一、 按劳分配的涵义及局限第103-104页
        二、 按要素分配的现实性及辨析第104-105页
        三、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矛盾第105页
    第四节 价值矛盾第105-110页
        一、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第105-109页
        二、 价值和价格的矛盾第109-110页
    第五节 经济要素的矛盾第110-114页
        一、 经济要素分析第111-112页
        二、 经济要素的矛盾第112-114页
第四章 运行性经济矛盾第114-144页
    第一节 生产分工与合作的矛盾第114-120页
        一、 分工的必要性第114-115页
        二、 合作的必要性第115-117页
        三、 分工与合作的矛盾理论第117-118页
        四、 分工与合作的矛盾现实第118-120页
    第二节 商品流通矛盾第120-126页
        一、 商品流通矛盾的矛盾理论第121-125页
        二、 商品流通矛盾的矛盾现实第125-126页
    第三节 市场与政府的矛盾第126-130页
        一、 市场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关系第126-128页
        二、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第128-130页
    第四节 竞争与垄断的矛盾第130-135页
        一、 竞争与垄断的对立第130-131页
        二、 竞争与垄断的统一第131-132页
        三、 竞争与垄断的相互转化第132-133页
        四、 竞争与垄断的选择第133-135页
    第五节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第135-138页
        一、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第135-136页
        二、 内需与外需的矛盾第136-138页
    第六节 信息不对称与公平交易的矛盾第138-140页
        一、 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性第139-140页
        二、 信息不对称与公平交易的矛盾第140页
    第七节 产权多元化与资源集中的矛盾第140-144页
        一、 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和社会化使用的矛盾第141-142页
        二、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与社会化使用的矛盾第142-143页
        三、 生产要素产权多元化和资源集中的矛盾第143-144页
第五章 利益性经济矛盾第144-172页
    第一节 利益矛盾的核心问题第144-150页
        一、 利己与利人的矛盾第144-146页
        二、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利益矛盾第146-149页
        三、 既得利益者与争取利益者之间的利益矛盾第149-150页
    第二节 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第150-157页
        一、 社会阶层的划分第150-152页
        二、 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第152-155页
        三、 阶层之间利益矛盾的成因第155-157页
    第三节 城市工业化引发的利益矛盾第157-165页
        一、 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引发的利益矛盾第158-161页
        二、 征地拆迁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第161-163页
        三、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与低就业增长之间的利益矛盾第163-165页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利益矛盾第165-172页
        一、 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利益矛盾第166-168页
        二、 劳动与资本的利益矛盾第168-170页
        三、 国企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第170-172页
第六章 发展性经济矛盾第172-205页
    第一节 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与失衡发展第172-184页
        一、 投资与消费的不均衡矛盾第173-176页
        二、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矛盾第176-180页
        三、 地区发展的不均衡矛盾第180-184页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矛盾第184-194页
        一、 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矛盾第185-187页
        二、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第187-189页
        三、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矛盾第189-194页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矛盾第194-201页
        一、 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的矛盾第194-199页
        二、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矛盾第199-201页
    第四节 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矛盾第201-205页
        一、 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第202-203页
        二、 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对立第203-205页
第七章 解决经济矛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第205-213页
    第一节 解决经济矛盾的指导思想第205-207页
        一、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205-206页
        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206-207页
    第二节 解决经济矛盾的原则第207-213页
        一、 实事求是原则第207-208页
        二、 程序正义原则第208-209页
        三、 利益共享原则第209-210页
        四、 效率公平原则第210-211页
        五、 民主法治原则第211-213页
第八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矛盾的解决第213-232页
    第一节 解决市场经济基础性矛盾的具体措施第213-218页
        一、 推进经济体制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第213-214页
        二、 建立健全产权体系,明确经济主体所有权第214-215页
        三、 完善要素配置机制,充分发挥要素的功能第215-217页
        四、 推进分配方式的创新,激发经济主体积极性第217-218页
    第二节 解决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的具体措施第218-224页
        一、 完善经济组织方式,发挥规模效应第218-219页
        二、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第219-220页
        三、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市场效率第220-221页
        四、 引导有序竞争,遏制行业垄断第221-222页
        五、 加强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规范主体行为第222-224页
    第三节 解决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的具体措施第224-229页
        一、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拓宽利益表达渠道第224-226页
        二、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第226-227页
        三、 建立完善的利益保障和利益补偿机制第227页
        四、 建立灵敏的矛盾预警机制第227-229页
    第四节 解决市场经济发展性矛盾的具体措施第229-232页
        一、 树立均衡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第229-230页
        二、 树立全局发展观,促进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第230-231页
        三、 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第231-232页
参考文献第232-242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目录第242-243页
后记第243-245页
附件第245-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业空间集聚视角的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碳金融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