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点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导论 | 第14-2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 第14-16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1.2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1.2.1 财政分权 | 第16-17页 |
| 1.2.2 地方政府竞争 | 第17-20页 |
| 1.2.3 区域经济差距 | 第20页 |
| 1.2.4 全要素生产率 | 第20-21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1.4 研究框架 | 第21-24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24-40页 |
| 2.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4-26页 |
| 2.1.1 传统的分权理论 | 第24-25页 |
| 2.1.2 第二代分权理论 | 第25-26页 |
| 2.2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 第26-29页 |
| 2.2.1 代表性选民效用最大化政府模型 | 第26-28页 |
| 2.2.2 利维坦政府模型 | 第28页 |
| 2.2.3 维护市场的财政联邦主义模型 | 第28-29页 |
| 2.3 政府管制的相关理论 | 第29-33页 |
| 2.3.1 政府管理理论 | 第30-31页 |
| 2.3.2 可竞争市场理论 | 第31-33页 |
| 2.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33-34页 |
| 2.5 区域经济差距相关理论 | 第34-40页 |
| 2.5.1 均衡发展理论 | 第35-36页 |
| 2.5.2 不均衡发展理论 | 第36-37页 |
| 2.5.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37-39页 |
| 2.5.4 区域收敛和发散理论 | 第39-40页 |
| 3 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一般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0-61页 |
| 3.1 引言及文献综述 | 第40-43页 |
| 3.2 计量模型及指标选取 | 第43-52页 |
| 3.2.1 计量模型 | 第43-45页 |
| 3.2.2 指标选取 | 第45-49页 |
| 3.2.3 数据及计量方法 | 第49-52页 |
|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2-60页 |
| 3.4 基本结论 | 第60-61页 |
| 4 资本流动、竞争和地方政府支出行为 | 第61-93页 |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 4.2 文献综述 | 第62-69页 |
| 4.3 资本流动、竞争指标的设定 | 第69-75页 |
| 4.4 地区间流动性资本的策略性互动分析 | 第75-81页 |
| 4.4.1 计量模型 | 第75页 |
| 4.4.2 指标选取 | 第75-77页 |
| 4.4.3 计量方法及数据 | 第77-79页 |
| 4.4.4 实证结果 | 第79-81页 |
| 4.5 资本流动、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81-92页 |
| 4.5.1 模型设计 | 第81-82页 |
| 4.5.2 指标选取和数据 | 第82-85页 |
| 4.5.3 计量结果分析 | 第85-92页 |
| 4.6 基本结论 | 第92-93页 |
| 5 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支出行为 | 第93-116页 |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 5.2 文献综述 | 第94-97页 |
| 5.3 区域经济差距收敛 | 第97-99页 |
| 5.4 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99-105页 |
| 5.4.1 模型设计 | 第99-101页 |
| 5.4.2 指标和数据 | 第101-103页 |
| 5.4.3 实证结果 | 第103-105页 |
| 5.5 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05-115页 |
| 5.5.1 模型设定 | 第106-107页 |
| 5.5.2 指标选取和数据 | 第107-109页 |
| 5.5.3 实证结果 | 第109-115页 |
| 5.6 基本结论 | 第115-116页 |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6-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8-129页 |
| 后记 | 第129-131页 |
| 附件 | 第131-133页 |
|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