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问题研究--博弈及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一般理论 | 第18-26页 |
·关系型融资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关系型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0页 |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0-22页 |
·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2-26页 |
·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第3章 不同金融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比较 | 第26-36页 |
·美国市场化制度下的关系型融资模式 | 第26-28页 |
·美国市场化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具体内容 | 第26-28页 |
·美国市场化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缺陷 | 第28页 |
·日本主银行制度下的关系型融资模式 | 第28-30页 |
·日本主银行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具体内容 | 第29页 |
·日本主银行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缺陷 | 第29-30页 |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下的关系型融资模式 | 第30-32页 |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具体内容 | 第30-31页 |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下关系型融资模式的缺陷 | 第31-32页 |
·美日德三种关系型融资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 第32-36页 |
·美日德三种关系型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启示 | 第34-36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银企博弈分析 | 第36-42页 |
·银企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构建银企博弈模型的背景 | 第36页 |
·构建银企博弈模型的假设 | 第36-37页 |
·一次博弈下的银企行为选择 | 第37-38页 |
·一次博弈下银企博弈模型 | 第37-38页 |
·一次博弈下银企博弈结论分析 | 第38页 |
·重复博弈下的银企行为选择 | 第38-40页 |
·重复博弈的简单解释 | 第39页 |
·重复博弈的有关假设 | 第39页 |
·重复博弈下的混合策略 | 第39-40页 |
·银企博弈模型结论的启示 | 第40-42页 |
·银企合作关系的问题 | 第40-41页 |
·银行信息系统的建立问题 | 第41页 |
·银行对企业最后一次博弈的洞察问题 | 第41-42页 |
第5章 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 | 第42-56页 |
·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 | 第42-47页 |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42-44页 |
·变量定义和数据整理 | 第44-45页 |
·实证检验 | 第45-47页 |
·天津市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 | 第47-55页 |
·天津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 第48-52页 |
·样本企业描述性统计 | 第52-53页 |
·实证检验 | 第53-55页 |
·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程度偏低 | 第55页 |
·我国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作用不容忽视 | 第55页 |
·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重点 | 第55-56页 |
第6章 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对策建议 | 第56-64页 |
·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适用性 | 第56-59页 |
·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有利条件 | 第56-57页 |
·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不利条件 | 第57-59页 |
·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对策建议 | 第59-62页 |
·建立和完善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的服务体系 | 第59-61页 |
·金融机构应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业务 | 第61-62页 |
·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的条件和素质 | 第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