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购买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45页 |
|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 第11-16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二、 研究问题 | 第14-16页 |
| 第二节 文献评述 | 第16-35页 |
| 一、 宏观结构研究 | 第16-26页 |
| 二、 中观组织研究 | 第26-31页 |
| 三、 微观行动研究 | 第31-35页 |
| 第三节 分析框架 | 第35-40页 |
| 一、 分析概念 | 第35-38页 |
| 二、 分析框架 | 第38-40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40-45页 |
| 一、 方法论 | 第40-41页 |
| 二、 研究方式 | 第41-44页 |
| 三、 资料收集方法 | 第44-45页 |
| 第二章 政府购买服务及个案介绍 | 第45-58页 |
| 第一节 政府购买服务的历史与现状 | 第45-52页 |
| 一、 海外兴起与发展 | 第45-48页 |
| 二、 国内实践与问题 | 第48-52页 |
| 第二节 个案介绍 | 第52-58页 |
| 一、 变革理念,推行购买 | 第53-55页 |
| 二、 组织形成,承接服务 | 第55-56页 |
| 三、 资源整合,效果显现 | 第56-58页 |
| 第三章 政府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 | 第58-89页 |
| 第一节 政府的制度变迁 | 第58-62页 |
| 一、 1949-1978 年绝对控制 | 第58-59页 |
| 二、 1979-1989 年有限的放权让利 | 第59-60页 |
| 三、 1990-2004 进一步的互动合作 | 第60-61页 |
| 四、 2004 年以来管理体制的创新 | 第61-62页 |
| 第二节 政府的制度逻辑 | 第62-77页 |
| 一、 公共利益——公共发展制度逻辑 | 第63-67页 |
| 二、 自身利益——自身发展制度逻辑 | 第67-76页 |
| 三、 利益和权能关系下的制度逻辑变迁 | 第76-77页 |
| 第三节 政府的行动策略 | 第77-88页 |
| 一、 选择性支持 | 第78-84页 |
| 二、 隐性化控制 | 第84-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四章 社会组织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 | 第89-119页 |
| 第一节 助残社会组织的类型 | 第89-97页 |
| 一、 助残社会组织的合法性 | 第92-94页 |
| 二、 助残社会组织的独立性 | 第94-95页 |
| 三、 助残社会组织参与购买的方式 | 第95-97页 |
|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制度逻辑 | 第97-102页 |
| 一、 公共利益——公共发展制度逻辑 | 第97-100页 |
| 二、 自身利益——自身发展制度逻辑 | 第100-102页 |
|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 | 第102-117页 |
| 一、 依赖 | 第103-109页 |
| 二、 遵从 | 第109-111页 |
| 三、 拓展 | 第111-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五章 政府与社会组织策略性关系的建构 | 第119-132页 |
| 第一节 策略性关系建构的基础 | 第119-122页 |
| 一、 公共利益一致下的关系建构 | 第119-120页 |
| 二、 自身利益一致和冲突并存下的关系建构 | 第120-122页 |
| 第二节 策略性关系建构的特征 | 第122-127页 |
| 一、 制度的缺位和机制的不完善 | 第123-125页 |
| 二、 关系的重要作用 | 第125-126页 |
| 三、 策略的运用 | 第126-127页 |
| 第三节 策略性关系建构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 一、 合作前的权能状态对比 | 第128-129页 |
| 二、 合作产生的权能变迁 | 第129-13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32-138页 |
| 一、 结论 | 第132-134页 |
| 二、 讨论 | 第134-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 附录 | 第146-153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53-154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54-155页 |
| 致谢 | 第155页 |